近幾十年來,因工業發展和城鎮化推進造成的水資源過度開發和水污染,已經開始威脅城市千家萬戶的飲水安全。12月1日,GB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正式實施。該標準首次將金屬析出量引入國家強制要求,明確了17種金屬污染物的析出限量,規定水嘴浸泡水鉛析出濃度小于等于5微克/升。業內人士認為,不達標準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
《陶瓷片密封水嘴》正式實施
出于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更多地飲用桶裝水、瓶裝水,使用過濾器、凈水器……然而,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凈水裝置也難以讓人安心。
目前全國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10座嚴重缺水。除了水少,水還在變“臟”,讓自來水水質雪上加霜。
“水源、供水企業、二次供水是飲用水安全的三個關鍵環節。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也是影響城市供水質量的重要因素。”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說道。
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政府在供水領域投入不足,導致城鎮自來水管網中,相當數量的不達標管網長期運行。放眼全國,盡管進行了大范圍的管網改造,但仍有不少低質管網和超年限服役管網。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老舊水管易腐蝕、結垢,產生微生物細菌種子,與水中營養物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污染”。還有水龍頭鉛超標也是一個隱患。溫州市家庭作坊生產的“毒水龍頭”被曝光,經檢測其鋅含量大大超出國家標準。
首次明確金屬污染物析出限量
而隨著12月1日GB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的實施,“毒水龍頭”或將難逃市場“法眼”。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標準”的水嘴國標,不僅增加了17種元素的析出限量,還針對不同用途的水嘴,提出了普通型與節水型兩種流量的要求。
2013年水龍頭屢次抽檢出“鉛超標”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鉛在人體的量超過一定水平,容易引起“鉛中毒”。除鉛之外,GB18145-2014所要求的其他16種金屬均對人體有不同程度危害。
在GB18145-2014發布之前,中國關于水嘴金屬析出限量并無強制性標準。2013年以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龍頭被央視屢屢爆出鉛等重金屬超標問題,引發了市民高度關注。在各地工商部門的抽檢中,可以屢次見到水龍頭檢測不合格的情況。
業內專家介紹,現行的GB18145-2003《陶瓷密封片水嘴標準》對水龍頭鉛析出規定限值只作為推薦性標準,不具強制性,對企業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由此,多發的水龍頭重金屬事件成為新版《陶瓷密封片水嘴標準》加快出臺的催化劑。而新版較原標準最大的變化是增加對鉛、鉻、砷、錳、汞等17種金屬污染物析出規定限值,且作為強制性條款。其中備受關注的“鉛”的析出量(不大于5微克/升)與美國現行標準一致,為全球最高。新的標準將適用于所有材料的水龍頭。
此次將對金屬物析出量列入國家強制標準中,而且增加了錳、鉻等多種元素。金屬污染物的限量及檢測方法與歐美標準接軌,這意味著不管是銅質水龍頭還是不銹鋼水龍頭,都將擁有明確的標準限定。
為了更好地控制陶瓷片密封水嘴重金屬污染物的析出,新標準同時也對產品材料做了相關的修訂。GB18145-2014第5.2規定,水嘴與水接觸的部件不應使用鋅合金等易腐蝕性材料,從源頭上避免了水嘴材料對水質的影響。
低鉛銅水龍頭受主流市場廣泛認可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主流水龍頭都以黃銅為主要原材料,因其具有抑菌性。世界級權威機構都對銅的抗菌性能做過實驗,證明抑菌銅能夠殺死MRSA這樣的超級細菌,這也是抑菌銅得名的由來。銅質水龍頭內壁不會滋生細菌,這是不銹鋼、塑料等其他材料所不具備的。
據資深業內人士洪光明介紹,安全水龍頭分為“洗鉛龍頭”和“低鉛龍頭”兩大類。
“洗鉛龍頭”是以鉛含量低于1.9%的黃銅為主要原材料。Hpb59-1黃銅在生產成為水龍頭的過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鉛,以改善其切削性能。鉛的熔點遠低于銅,在龍頭成型后大部分鉛會附在銅表面,通過洗鉛技術可以去除內表面重金屬,使其析出鉛值符合標準。如果水龍頭制作中完全不加入鉛,不僅會出現削切困難、鍛造性能差等問題,即使制成成品,也會因抗應力腐蝕性能差而導致開裂。不銹鋼水龍頭雖然可以做到零含鉛,但其也含鉻等其他重金屬。
“低鉛龍頭”是2010年推出的更高標準的銅質水龍頭,其鉛含量低于0.25%,甚至申鷺達、九牧、路達、中宇、輝煌等知名品牌研發出鉛含量低于0.15%的低鉛銅,并獲得了抑菌認證,受到主流市場的廣泛認可。
節水也應成為關注點
同時,水龍頭的新標準里還涉及了節水問題。在新標中,根據水嘴的用途分類,不同用途的水嘴其流量要求也不一樣。對于普通洗滌水嘴、洗面器水嘴、廚房水嘴、凈身器水嘴,提出了普通型與節水型兩種流量要求,普通型要求流量不小于3.0升/分鐘,不大于9.0升/分鐘;節水型要求流量不小于3.0升/分鐘,不大于7.5升/分鐘,同時新標準明確提出了洗衣機水嘴的流量為大于9.0升/分鐘。
節約用水,管好衛浴產品的水龍頭很關鍵。怎樣才能讓更多家庭主動挑選節水型設備呢?
相關媒體走訪北京幾個大型家居建材市場發現,在節水方面,衛浴產品確實已經更新換代:老式一次沖水量大于9升的坐便器已基本退出市場,被3升/6升兩檔式和4.5升等小沖水量的產品所代替;鑄鐵螺旋升降式水龍頭已全部被淘汰,更換為感應式水龍頭、延時自閉式水龍頭、陶瓷片式水龍頭等。還有部分商家在出售一種節水效能可達30%的水龍頭起泡器——在水龍頭上裝了它,出水時可使空氣注入水流,水流發泡呈霧狀。
不過,由于商家在宣傳時,聲稱所有產品都節水,這反倒讓消費者難以從節水的角度進一步做出選擇。對此,北京市節水管理中心表示,目前節水認證在我國尚不屬于產品質量強制性認證。某些產品的認證不是政府主管部門,而是由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新華節水產品質量認證有限公司來承辦的。企業以自愿的形式申請認證,以獲得節水標志,認證項目包括用水量檢測和具體沖洗功能試驗。據悉,目前衛浴市場水龍頭節水認證的普及率較高,但坐便器和淋浴噴頭的認證率還很低。
采訪中很多消費者表示,亟須管理部門開展強制性認證,以推動節水產品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方便百姓做出選擇。北京市節水管理中心副主任車建明透露,近期,水利部與國家質檢總局正就《節水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辦法》征求的意見,以期建立統一的認證規范。不過該辦法還需經由國家相關部委的審批后方能正式出臺。
“節水技術總體來說很成熟了,關鍵還是生產廠商和消費者的認知、意愿問題,需要想辦法激勵廠家開發節水型產品,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水型產品。”車建明說道。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