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jié)選自 《化工管路設計手冊-2管路安裝設計》
1)管道應成列平行敷設,盡量走直線少拐彎(因作自然補償、方便安裝、檢修、操作除外),少交叉減少管架的數量,節(jié)省管架材料并做到整齊美觀便于施工。整個裝置(車間)的管道,縱向與橫向的標高應錯開,一般情況下改變方向同時改變標高。
2)設備間的管道連接,應盡可能的短而直,尤其用合金鋼的管道和工藝要求壓降小的管道,如泵的進口管道、加熱爐的出口管道、真空管道等,又要有一定的柔性,以減少人工補償和由熱脹位移所產生的力和力矩。
3)當管道改變標高或走向時,盡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避免管道形成積累氣體的“氣袋”或積聚液體的“液袋”和“盲腸”,如不可避免時應于高點設放空(氣)閥,低點設放凈(液)閥。
4)不得在人行通道和機泵上方設置法蘭,以免法蘭滲漏時介質落于人身上而發(fā)生工傷事故。輸送腐蝕介質的管道上的法蘭應設安全防護罩。
5)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不得敷設在生活間、樓梯間和走廊等處。
6)管道布置不應擋門、窗,應避免通過電動機、配電盤、儀表盤的上空,在有吊車的情況下,管道布置應不妨礙吊車工作。
7)氣體或蒸汽管道應從主管上部引出支管,以減少冷凝液的攜帶,管道要有坡向、以免管內或設備內積液。
8)由于管法蘭處易泄漏,故管道除與法蘭連接的設備、閥門、特殊管件連接處必須采用法蘭連接外,其他均應采用對焊連接(DN≤
公用系統(tǒng)管道PN≤0.8MPa,DN≥
9)不保溫、不保冷的常溫管道除有坡度要求外,一般不設管托;金屬或非金屬襯管道,一般不用焊接管托而用卡箍型管托。對較長的直管要使用導向支架,以控制熱脹時可能發(fā)生的橫向位移。為避免管托與管子焊接處的應力集中,大口徑和薄壁管常用鞍座,以利管壁上應力分布均與,鞍座也可用于管道移動時可能發(fā)生旋轉之處,以阻管道旋轉。
管托高度應能滿足保溫、保冷后,有
10)采用成型無縫管件(彎頭、異徑管、三通)時,不宜直接與平焊法蘭焊接(可與對焊法蘭直接焊接),其間要加一段直管,直管長度一般不小于其公稱直徑,最小不得低于
11)設計裝置(車間)內主管時應對裝置內所有管道(工藝管道、公用系統(tǒng)管道)、儀表電纜、動力電纜、采暖通風管道統(tǒng)一規(guī)劃,各就其位。
12)在主管的末端或環(huán)狀管的中間設置附帶閥門的排凈口,且加法蘭盲板(供排凈用,口徑為DN20)。
13)當裝置(車間)為多層結構時,進入每層的主管盡可能在同一個坐標方位和不同的高度(有利于安裝維修和管理),且設置切斷閥,以便各層維修時互不影響。在垂直管的最低點氣、液相管均應設排凈口(附DN20放凈閥)。垂直管在每層樓板處設支撐管架或管箍,以支撐豎管重量。注意切勿設于屋頂排水管的位置(應與建筑協商解決)。
14)繪制主管管道布置圖時應將空間區(qū)域進行規(guī)劃,與儀表、配電等專業(yè)劃分空間或區(qū)域,以減少碰撞。如可將空間劃分為幾個標高,如
15)配管設計時管路應盡量靠攏,管子間距取整數200、250或
16)根據工藝要求設置公用工程站,每個站的管道均從主管引出,應盡量靠近服務對象布置,并以站為圓心,以
17)一般主管架沿梁敷設,管架可設在梁側,在遇柱子時可在柱子側面預埋鋼板,設管架作柱吊架時可承受較大載荷。管架也可沿操作臺鋪設,一般在操作臺旁或操作臺下,管架與操作臺可用螺栓連接或焊接。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