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并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并。
此次央行采取不對稱降息舉措,將存款利率下調0.25至2.75%,但浮動區間上浮1.2倍,是3.3%,之前實行1.1倍,也是3.3%,基于各大銀行攬存壓力,預計實際存款率基本未變,貸款利率下調0.4%,銀行利差收窄。此次降息主要目的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和年底之前的資金壓力,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融資困境;短期來看具有較強信號傳遞作用,有望正確引導市場預期,從而提振市場信心;中長期關注此輪降息周期是否就此展開,在美國即將可能步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中國將面臨資本流出壓力,接下來會否進一步采取降準對沖基礎貨幣供給的減少的壓力;同時此次央行意外降息也從側面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反映當前保增長的艱巨性。
10月消費、工業增長等宏觀數據全面下滑,20日公布的11月匯豐PMI跌至榮枯線50.0,經濟趨冷,目前改革也亟待穩定的經濟背景。為了緩解壓力,央行近期采取SQL等多種貨幣工具支持流動性,以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并不理想,千億資金還在體制內打轉,央行“認貸不認房”政策并未得到落實。融資利率則居高不下,資金面緊張局面依舊,本周四曾一度出現“錢荒”局面。此外,10月CPI下降至1.6創2010年2月以來的新低,而日本極度寬松貨幣政策也對中國經濟造成壓力。因此,央行降息宜早不宜遲,符合當前形勢。不對稱降息有助于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緩解企業融資成本壓力。
受大宗能源等原料成本和融資成本雙向下降,直接提升了企業盈利空間。存款利率下調有助于提升消費,而貸款利率大幅下降刺激房地產產業。因此,下調利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因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調整,利率下調仍不足以改變經濟下行態勢,但對能源化工等工業品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此次降息對能源化工期貨品種短期呈現心理利好效應,一定程度改善市場預期,有望推動短期反彈行情,但中期仍關注品種基本面的變化,重點關注化工品種產能過剩局面是否改善,在過剩局面未出現顯著改變之前,反彈高度不宜過分看高。
此次非對稱降息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使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壓力,有助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帶動制造業回暖,短期對房地產和工業實體經濟市場形成利好,中長期來看關注和跟蹤各項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的實施效果,或有利于提振消費,帶動市場經濟發展,逐步緩解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短期有利于提振投資者大宗商品市場信心,特別是能源化工及工業品板塊,并且兩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和沙特表達聯手對應能源與石油市場的意愿強烈,提振原油價格,對下游大宗商品行程利好成本支持,預計PP、LLDPE、PVC將呈現高開震蕩上行走勢。中長期來看,因為受到品種本身供需關系和產業鏈的影響,PVC產能過剩,PP和LLDPE受煤化工產能投放的影響,走勢或有反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