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煤城”之稱的焦作因煤而興、以礦起家,基于傳統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長期以來以原材料型、高能耗產業為主,如今,面對諸如資源枯竭、環境倒逼等諸多發展難題,如不轉型,發展難以為繼。
在實施轉型戰略中,焦作市意識到,資源型城市轉型,完全拋開傳統產業建立新的產業結構,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為此,他們始終注重立足原有的產業基礎,通過產業改造延長產業鏈條,使傳統產業得以提升。以化工產業轉型為例,焦作著眼于改造提升化學工業、打造中部煤鹽聯合化工基地的目標,以鹽化工、煤化工、煤鹽化工以及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四大產業鏈為主體,構建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為核心的煤鹽聯合產業布局,推進氯堿、純堿、煤化工等產業發展,已形成多門類的化工產業體系。
焦作市果斷提出了“凝心聚力、轉型攻堅、爭創一流、綠色發展”的總要求,專門制訂了焦作工業經濟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按照這一計劃,到2015年,焦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六大產業集群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占工業銷售收入比重達到60%。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以上。同時,著力打造國家先進裝備制造、現代循環化工和生物工程三個國家級產業基地。
面對經濟形勢下行壓力,焦作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之路,通過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全面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強大的現代工業體系,打造焦作經濟發展的升級版。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全市六大戰略支撐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6.9個百分點,支撐作用明顯。
目前焦作已形成較完備的工業體系,鋁工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煤鹽聯合化工產業、裝備工業、食品工業、生物產業等六大戰略支撐產業日益壯大,打破了煤炭工業“一統天下”的單一工業結構模式,初步形成了多門類經濟綜合發展的新型工業城市雛形。其中,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內配、中軸集團等分別成長為焦作戰略支撐產業中的佼佼者。
項目建設是第一抓手。焦作堅持采取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多種方式,先后引進中國兵裝、奇瑞汽車、東風汽車、廈工機械等龍頭產業合作,投資25億元的年產61萬套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項目,從開工建設到第一臺發動機成功下線僅用232天,刷新了我國汽車發動機項目建設史上的紀錄。“焦作速度”引來了一大批“巨無霸”企業。目前,位于焦作孟州市的中原內配憑借行業內唯一能夠和國際頂尖發動機同步設計的汽缸套生產企業的研發優勢,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汽缸套技術先行者、國內汽缸套技術領航者。
電解鋁、造紙等傳統產業能耗高、污染高、科技含量低。在轉型的過程中,焦作市并沒有對傳統產業徹底否定,而是通過項目建設實現升級換代、拉長拉寬產業鏈條,傳統產業獲得重生。該市昔日小打小鬧、獨立發展的小造紙企業,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已成為國內群體最大的高端造紙機械和造紙產業中心。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高效的產業組織形式,其競爭優勢來源于集群效應和產業與地域的專業化、集中化和網絡化特性。為此,焦作突出六大產業集群培育,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其中,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推進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壓支架、廈工機械配套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重點推進中原內配新型節能環保汽缸套、瑞慶汽車發動機生產線等重點項目;現代循環化工產業集群,加快推進焦煤集團新材料產業園、多氟多含氟精細化學品等重點項目;鋁深加工產業集群,重點推進年產30萬噸鋁板帶深加工、高檔工業型材等重點項目;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新材料產業集群,加快推進輔仁藥業、新開源等企業的重點項目;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推進大顆粒金剛石單晶、光電材料等重點項目。
今天的焦作工業令人刮目相看:風靡華夏的廈工工程車,大部分產自焦作;國人餐桌上的蒙牛奶制品,大部分出自焦作;亞洲第一的汽缸套,源自于焦作地產企業中原內配;全球氟化工的領頭羊,就是焦作的多氟多……焦作的轉型升級沒有把基礎轉弱、把特色轉丟、把優勢轉沒,而是在創新基礎上推動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靠做強做優來鞏固優勢產業的戰略支撐地位。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