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科院獲悉,國內首套1000噸/年尿素間接法生產碳酸二甲酯全流程中試成功。目前圍繞該技術已經申請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與上海韋福化工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1000噸/年尿素間接法生產碳酸二甲酯(DMC)中試裝置在青海省格爾木市青海鹽湖集團一次開車成功,生產出了純度為99.8wt%的DMC產品。
500小時運行結果顯示:第一步尿素與1,2-丙二醇制備碳酸丙烯酯(PC)的反應,尿素轉化率達到了100%,PC收率穩定在95%以上;第二步PC與甲醇酯交換制備DMC的反應,PC轉化率為100%,DMC選擇性大于99%,反應塔塔頂DMC出口濃度穩定在30wt%以上。第二步酯交換產生的1,2-丙二醇再循環用作第一步反應的原料時,對第一步的反應無任何不利影響。
尿素間接法生產碳酸二甲酯以產能嚴重過剩且價格低廉的尿素和甲醇為原料,具有反應條件溫和、產品收率高、氨氣易回收、后續分離簡單、能耗低、成本低等優點,與其它生產工藝路線相比較,具有較強的經濟競爭性。以該技術為基礎,可以擴試至5萬噸/年的尿素間接法生產碳酸二甲酯裝置。
DMC作為一種綠色無毒化學品,被譽為有機合成的“新基塊”。可作為溶劑、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汽柴油添加劑,并可在許多領域全面取代劇毒的光氣、硫酸二甲酯及氯甲酸甲酯等生產一系列重要化學品,如聚碳酸酯、異氰酸酯、醫藥、農藥、精細專用化學品等,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