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中國化工教育協會主辦的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院校長會議暨院校長論壇在寧波舉行。與會代表認為,在新常態下,原有的辦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石化人才培養的需求,石化職業教育要探索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型培養模式。
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會長郝長江表示,在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創新驅動代替投資拉動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石化產業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人才和創新將成為競爭的決勝因素。石化行業對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我們對于如何突破職業教育招生障礙,要大膽試;對于如何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要大膽想;對于如何破解產教融合的創新模式,要大膽探索和實踐。
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600多所高職院校和700多所中職院校,以及數量不等的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開設了石化類專業,這些院校石化類專業的招生規模全部加在一起,數量仍遠遠低于本科類石化專業招生數量,本科生規模長期占石化專業培養規模的50%以上。而從近幾年行業新增就業畢業生的數量來看,職教生占77%,本科生僅占23%。這說明,企業的實際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結構已嚴重脫節,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數量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等。
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副會長、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子全認為,當前我國化工職業教育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特別是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機制創新方面要有突破。
參加論壇的院校代表表示,轉型時期的職業院校要加強內涵建設與創新發展,尤其在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建設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以及創新職業技能大賽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