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中國燒堿產能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據百川資訊跟蹤了解,燒堿產能增長的高峰期在2005年到2007年,年均增長率超過22.4%;2008年以后,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產能增長速度放緩,但2008年到2012年間年均增也保持在11.7%左右,進入2013年以后,由于1.產能供大于求的問題日益突出,企業虧損加重;2.隔膜堿淘汰退出;3.因資金等問題長期停產裝置退出裝置。燒堿產能增長率大幅度放緩,2013年末中國燒堿產能達到3850萬噸,較2012年相比產能增長幅度降至6.9%,而截止到2014年11月份,百川統計中國燒堿裝置產能共計3937.4萬噸,產能增長率有望回落到2.6%。
市場方面,由下圖來看,以近四年來32%離子膜堿為例,得益于日本地震、成本推升、液堿出口旺盛的帶動,2011年中國燒堿市場呈現出穩中上行之勢。而正是日本氯堿裝置的停產造成了國際需求緊張,導致我國燒堿市場火爆,從而帶動新增項目不斷,燒堿生產能力增加過快會造成供求矛盾的進一步加劇。也是造成2012年以來中國燒堿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今年,從一季度到三季度,燒堿市場整體走勢呈現持續下滑態勢,全年來看,燒堿市場僅在9-11月出現了微幅上調的趨勢。我們分析液體燒堿價格持續走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印尼鋁土礦出口禁令的實施,山東地區魏橋、信發等大型氧化鋁企業出現了大幅減產,對燒堿的需求萎縮;另一方面由于全年來液氯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刺激氯堿廠家維持高負荷生產,燒堿供求矛盾突出;同時出口清淡;下游造紙、印染行業受環保檢查限制低負荷生產;片堿市場疲軟價格低迷,對液堿市場沖擊較大。
冬意漸濃,伴隨著11月APEC會議的召開,部分北方氯堿裝置因電廠停車而安排裝置檢修,燒堿供應量減少,燒堿價格持續升溫,但中旬后隨著APEC會議的結束,已有多家氯堿企業籌備開工,燒堿供應量呈現增長趨勢,又有西北地區供應充裕的片堿貨源,年末燒堿市場走勢不容樂觀,市場整體走勢延續全年的走低態勢可能性較大。
即將進入2015年,中國燒堿市場何去何從,我們認為從以下幾點來看:
1、供需關系:據百川了解,截止到2014年11月份,中國氯堿裝置產能共計3941.4萬噸(其中包含因搬遷未開的濱化家的18萬噸,神馬家的15萬噸,含青島海晶搬遷的30萬噸),而11-12月期間,計劃增產能約45萬噸(湖北沙隆達20萬噸,河北金牛12萬噸,沈陽化工搬遷新增13萬噸),我們預計到2014年末,預計中國燒堿裝置產能共達到3940-3990萬噸,燒堿產量預計在2950-3000萬噸,燒堿產能過剩仍然明顯。
2、宏觀經濟:多地研判2015年經濟目標向下調整或成定局,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經濟增長室主任劉霞輝指出,今年沿海一些省份的確相對穩定一些,就是因為經濟增長主要靠服務業,中西部和東北很多省份主要依靠工業,結果實際目標,與預期目標差距大。“以工業拉動為主的經濟,波動幅度大,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相對穩定,全國的經濟已經以服務業為主,再搞過高的經濟增速指標,完成難度大。”
3、下游行業:燒堿主要下游氧化鋁行業去產能化目標嚴峻,又因原料鋁土礦進口受限,部分氧化鋁廠的原料來源問題亟待解決,此問題或將制約氧化鋁的整體開工。同時新建項目審批更嚴,需求增長放緩。
4、國家政策:氯堿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凸顯,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的任務依然艱巨,國家在政策方面的調整將加大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速度,就數據上看,2014年由于受到市場的影響,部分企業在資金鏈上出現問題,導致停產或停車三個月以上,以及落后產能淘汰,涉及產能約144萬噸。2015年氯堿行業規劃淘汰掉所有的隔膜堿裝置,且工信部制訂的“十三五”目標計劃中明確指出,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是加強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治理、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是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中國隔膜堿涉及產能約113.5萬噸,且協會呼吁,未來消化過剩產能的任務十分艱苦,應該通過兼并整合,不斷地提升行業集中度。伴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燒堿產能增長速度放緩。
5、出口市場:2014年中國固體燒堿的出口市場以“相對低迷”收尾,據百川資訊跟蹤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固體燒堿出口均價同比降15.5%,出口量同比降10.2%。液體燒堿數據表現尚可,但前五個月的出口量也出現了34.5%的跌幅。業內對2015年中國燒堿出口市場多將呈現緩慢復蘇的格局。
6、氯堿平衡:2014年中國液氯市場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特別是二季度在耗氯產品整體走勢上行的支撐下,5月份液氯價格與同期相比呈現出了100%的增長。但進入2015年,隨著國家對環保力度的持續打壓,多數耗氯產品面臨關停或低負荷生產的可能,缺乏需求的支撐,液氯價格的走低將制約氯堿企業開工負荷,并會因氯堿平衡的因素,支撐燒堿市場向好。
2015年整體來看,我們認為中國燒堿市場多呈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具體分析,2月19日為春節,由于2014年中國燒堿市場已經跌至近5年來最低水平,少數企業不堪虧損長期停產,局部供應量有限,雖然一季度會因春節的原因,運輸受限、需求萎縮的原因而難有上行之勢,但燒堿價格亦無下跌空間,中國燒堿市場多呈現出低位盤整運行態勢。2015年二季度,伴隨著正月十五之后下游耗堿行業的節后復工,在需求的有力支撐下,同時又因春季檢修集中期,多數北方企業安排停車檢修,供應量減少,燒堿價格多呈現出持續升溫的趨勢。2015年三季度四季度后伴隨著年度檢修、新增產能釋放的影響,中國燒堿市場多將呈現先揚后抑的態勢。
二、液氯
作為同胞產品的液氯,2014年中國液氯市場價格整體走勢上行,與燒堿市場走勢大相徑庭。我們預計2015年的市場走勢整體仍多呈現出過山車之勢。需求面看,國內環保檢查或持續存在,局部地區仍然嚴格。環保檢查除了對有自備電廠的氯堿企業開工有一定影響外,對下游污染較大的耗氯行業更是巨大的打擊。就2014年度來看,華東、華北地區下游行業受環保檢查影響明顯,且各行業開工率普遍較低,整體需求未達理想狀態。15年環保檢查對耗氯行業影響仍然較大。
具體來看,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液氯市場稍顯疲軟,主要由于第一季度為新年前后,耗氯下游開工率較低,需求欠佳,第三季度則是液氯需求淡季,加上高溫天氣影響,需求萎縮,市場走勢較為低迷。而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液氯市場表現較為樂觀,由于這兩季度是氯堿行業檢修旺季,市場供應面減少,且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初是氯堿行業傳統的“金九銀十”旺季,下游耗氯行業開工提升,需求良好,對液氯市場形成利好支撐。
三、鹽酸
而作為平衡液氯的鹽酸來看,2014年由于國家對環保的嚴格要求以及嚴厲的檢查制度,下游耗酸企業開工受其影響較大,對鹽酸需求疲軟,同時氯堿企業開工維持平穩水平,鹽酸產量穩定,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較為明顯,因此國內鹽酸整體市場呈低迷走勢。雖然局部地區出現一些小幅震蕩,但對整體市場影響微乎其微。2015年綜合來看,鹽酸市場的供需矛盾短時間內無法從根本上好轉,因而國內鹽酸市場仍舊缺乏有力支撐,2015年國內鹽酸市場或將持續低穩的狀態。我們認為影響鹽酸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化肥行業副產鹽酸泛濫:據了解,盛產副產酸的硫酸鉀行業目前市場供不應求,貨源供應偏緊,且企業新建項目較多,一直在陸續投產,這就意味著副產酸產量將會大幅增加,如果企業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消耗副產酸那么副產酸泛濫的境況依舊無法好轉,長此以往下去,只會加劇鹽酸市場供需矛盾。
2、氟化工行業副產酸沖擊:氟化工行業副產酸銷售不暢,企業經常因副產酸庫存過高堵庫而降低裝置開工負荷,加上氟化工行情低迷,預計2015年氟化工行業擴產和新建項目計劃多將放緩,這對2015年鹽酸市場形成利好支撐。
3、氯化氫氧化技術推廣:目前面對鹽酸市場的供需矛盾,鹽酸價格一直維持低穩的狀態,氯堿企業多以降開工負荷以及自用來消耗鹽酸庫存,據了解氯化氫的氧化技術可以緩解鹽酸儲存、銷售壓力,氯堿企業合成酸的產出量將逐漸減少,但此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推廣。
四、聚氯乙烯
作為氯堿行業的另一大產品,又是歷年來氯堿廠配套消耗液氯的首先項目,PVC的季節性主要是和房地產行業的淡旺季相關,但也不是完全匹配,1-3月是房地產行業的淡季,但是近幾年的PVC價格往往在2-3月創出新高,4-6月份房地產開工率逐漸增加,但PVC開工率也是逐漸增加,往往出現PVC價格小幅走低,7-9月是房地產傳統的旺季,高溫也影響了PVC的開工率,所以PVC價格往往在三季度走高。進入10月份開始北方天氣開始轉冷,房地產旺季需求轉弱,PVC價格在10月走低的概率也就大增。但是11-12月份,PVC的期現價格往往會有一個回調。
預計2015年PVC行業發展將呈現以下特點:
——行業發展增減并存 2015年我國PVC行業擴能統計數量在231萬噸/年,而且新建產能既有電石法也涉及乙烯法。PVC新增產能依然集中在內蒙、新疆、寧夏、山西等資源稟賦較強的省份。青島海晶、山西瑞恒、河北金牛等企業預計新增PVC能力均在40萬噸/年或以上。由此可見,未來中國PVC裝置大型化、集約化是必然趨勢。遠離資源、能源稟賦較好地區,且不具備規模效益的PVC工廠將面臨更大壓力。
國內PVC行業改變了以往只增不減的發展態勢。由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并且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不斷被強化,我國PVC行業在快速求量的發展后不得不直面市場規律帶來的小規模、分地域裝置淘汰問題。
——“燒堿+PVC”擴能比例出現差異 整體而言,近兩年國內PVC擴能數量與燒堿擴能數量之差越來越大。預計,2015年中國PVC的總體擴能總量為231萬噸/年,而燒堿預計全年擴能總量高達150余萬噸/年,兩者的擴能比例已不是以往的1∶1或1∶0.8。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的氯堿企業擴能或新建裝置,更多考慮到采購電石原料帶來的風險,轉向規劃生產燒堿和氯氣下游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但是,在燒堿、PVC行業擴能比例出現新特點的同時,西部地區“燒堿+PVC”的擴能匹配指數仍然最高,也就是說,PVC消耗氯氣的主導地位依舊不會改變。
——開工率不足問題突出 自2008年國內PVC行業開工受金融危機影響,產量首次呈現負增長后,2009-2014年的PVC產量開始緩慢回升,預計2014年中國PVC的產量突破1600萬噸。因此,PVC行業一方面在產能基數大的情況下產量自然回升,另一方面是高供給量帶來的競爭激烈、利潤蠶食等市場問題。2014年國內PVC裝置的有效利用率初步測算依然處于偏低的水平,1~10月份,大部分時間行業平均開工率在65%。PVC行業正走在結構調整的道路上,區域開工率差別大、行業裝置有效利用率不足的問題在近一兩年的時間內會表現得尤為突出。
——價格影響因素依然錯綜復雜 2014年國內PVC市場的影響因素依然顯得錯綜復雜。首先,無論是電石還是乙烯基原材料價格已經不再是低價時代。其次,下游制品行業能否有效緩解資金鏈緊張、后續訂單是否飽滿還存在很大的未知。尤其是型材及塑料管材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緊密相關,2014年國家提出了對各地保障房的建設要求,從長期來看會促進PVC需求量的增加,但在一二季度短期效益很難體現。再次,PVC期貨經過4年多的市場運作,對國內現貨市場走向也將帶來一定影響,2014年PVC期、現兩個市場的聯系性不得不考慮。此外,氯堿行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化工行業,又是集聚資源、能源利用和需大規模資本投入的行業,因此,國家能源、金融等方面出臺的政策均會對該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出口貿易有待加強 受新增產能投產、國內需求下降以及乙烷基乙烯成本優勢明顯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北美地區的PVC出口量大幅增加。這樣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我國PVC出口阻力十分明顯。中國和印度PVC需求的快速增長使亞洲成為全球PVC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雖然內需可以部分化解PVC供需矛盾,但外貿出口對內貿的有益促進則較為不易,我國PVC出口有待加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