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來自山東省安監局的消息,該局日前組織全省110家化工企業主要負責人談心交流,結合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與會化企老總與安監管理專家圍繞?;飞a運營等展開討論,就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政府監管與企業自我管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三個關系”形成廣泛共識。
以專題談心的形式督促某個行業安全發展是山東省安監局設計的有效載體,此前他們曾組織過煙花爆竹等行業的談心活動。此次邀請百家化工企業老總論安全,旨在分析危險化學品生產事故發生的特點和暴露的突出問題,探討如何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和政府的監管責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減少或杜絕事故發生。
化工大省安全不省心
山東是化工大省,現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4300多家,涵蓋了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氟化工等十多個領域,其中化肥、氯堿、輪胎、煉化等產業規模均居全國首位。近幾年,該省有多個城市將化工列為主導產業,開辟了大大小小40多個化工園區。這些化工聚集區中小企業眾多,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規模和倉儲運輸量大,一直是安監部門監管的重點。
山東省安監局副局長羅新軍指出,石油和化學工業生產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泄漏、火災等事故,往往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重、社會影響大,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11·22”黃島輸油管線事故損失慘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今年9月29日,濱州市濱農科技有限公司二甲戊樂靈生產車間發生爆燃事故,緊接著10月6日,濰坊市高密同利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橡膠車間聚合反應釜發生爆炸。上述兩起事故盡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暴露出的問題十分嚴重,引起了國家安監總局領導的高度關注。為此山東省安監局發出通報,進行徹查和整頓。
科技興安須各方協力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梁指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一靠依法治理,二靠科技支撐。”
據了解,山東省安監局每年都部署安全生產科技發展項目,今年公布的項目涉及石油開采、化工、?;愤\輸管理等,共25項,包括大型煤化工裝置安全概率統計及潛在風險分析、基于紅外成像的危害氣體泄漏檢測技術及裝備開發等。
多位化企負責人提出,近年來各企業都建立健全了安全組織、制度和管理體系,也都舍得在安全上投入,但安全生產的最大難題在于未知因素。對此羅新軍指出,從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看,特別要抓好事故與預防、管理與培訓、設施與投入三個方面。
德州市安監局副局長趙吉章提出三項措施:“一是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特別是自動控制技術,譬如安全聯鎖,可確保裝置在異常情況下自動停車;二是選用穩定可靠的裝備,要有足夠的安全余量,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三是員工不但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還要有專業安全技能、安全素養。”
兗礦魯南化工公司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該公司將引進的德士古氣化技術進行吸收和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噴嘴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不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也為企業賺取了可觀的技術轉讓費。兗州煤業總經理尹明德表示:“對于化工企業而言,在經濟、技術允許的條件下應采用先進的工藝、方法、設備或配套冗余的安全措施,并抓好安全制度落實。”
中小化企安全可借外力
相對于規模大、實力強、管理扎實的大型企業,眾多的中小型化工企業因為技術和管理較為薄弱,危險因素較多,應加強對其的技術幫扶和指導服務、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山東德源化工有限公司是菏澤市一家剛成立沒幾年的公司,200多名員工中有一多半都是年輕人,安全生產經驗不足。上個月2名外聘專家對企業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大排查,發現了不少安全隱患。“企業的人才有局限性,聘請外面有實踐經驗的專家,能夠彌補自己的技術短板。”德源化工總經理高陳根說。
所謂外聘專家模式,就是企業購買安全服務,由外聘專家根據服務協議對企業進行安全檢查。同時,政府也有自己的外聘專家,負責定期督查企業的安全生產。有專家認為,這也是安全生產服務邁向市場化的一步嘗試。
“菏澤是一個新興的化工城市,安全生產基礎薄弱,我們推出了外聘專家模式,希望借外力筑牢企業的安全籬笆。”菏澤市安監局局長張善甲說。
據了解,菏澤市有一個安全生產專家庫,下設化工醫藥等9個專業小組,共有100名專家,實行積分制動態管理。該市還根據企業規模和危險程度,把所有危化企業劃為兩個等級,一類企業34家,必須與省級以上專家簽訂服務協議,二類企業則要與市級以上專家簽訂協議。安監部門專門制作了協議文本,明確了10大項25個小項的檢查標準。外聘專家模式實施5個月來,菏澤已有160家企業與相關專家簽約。
和菏澤市一樣,山東省的17個城市都建立了安全生產專家庫。其中省級的60名化工醫藥組專家,來自行業協會、大型企業、化工院校、科研院所,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智囊團和參謀助手。
紅線意識要深入人心
化企老總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安全發展、人本理念的認識顯示,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正在成為該省大型化企的行動指南。
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懷春認為,安全生產是立業之本、發展之基,如果企業的競爭力出了問題,還有機會解決,但是安全出了問題這個企業就可能“猝死”,絕對不行。對于化工企業來說,首先是安全發展,只有本質安全才可能談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
“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工程,是企業的紅線,碰不得。”晉煤明水大化集團董事長孫洪海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深刻闡明了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明水大化已將安全、環保、誠信、責任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真正將安全作為企業的生命線和底線。”
魯西化工集團董事長張金成則更多地從企業發展角度看待安全生產:“當前魯西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發展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以實現企業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秦慶平認為,新的《安全生產法》從加強預防、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隱患排查、完善監管、加大違法懲處力度等方面作了修改,涉及修改的條款達70多條,特別是加大安全生產指標考核權重,實行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一票否決,對企業是一種鞭策和激勵。
濱化集團董事長張忠正提出:“安全生產是企業自覺做出來的,不是政府管出來的。這次修法著眼于源頭治本、防患于未然,通過完善法治來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而不僅僅是‘重典治亂’,這有助于企業真正履行主體責任,更自覺地從根本上抓好安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