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我國成品油調價史再創新紀錄——“八連跌”。自6月23日24時國內油價上調之后,成品油市場接連出現八次下調,其中汽油累計下調1.11元/升,柴油累計下調1.25元/升,截至目前,國內汽柴油價格已跌至四年來最低價。
回顧前三季度我國成品油市場
一季度市場正處于消費淡季。國內基建工程、工礦企業開工率降至低點,柴油市場剛需疲弱,且由于春節因素影響業者入市操作較少,汽柴油市場難改交投清淡局勢。3月份開始,國內多數煉廠開始進行常規檢修。一季度成品油市場價格處于震蕩走低趨勢。
二季度成品油市場需求緩慢提升,而價格波幅有限。在國家發改委縮短汽柴油調價時間后,汽柴油調價步入“短平快”的調價節奏,成品油投機風險加大,商家操作謹慎,價格難以推漲。直到6月中旬左右,國際油價在地緣政治危機以及美國經濟數據有所好轉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出現暴漲現象,屆時主營開始借勢推價,但此時業者多已在調價前補充好庫存,且市場提升緩慢,汽柴油價格處于價高量淡的行情。
三季度成品油市場消費旺季不旺,汽柴油價格跌勢不止,國內成品油價格出現“五連跌”。在多重利空交織影響下,國內成品油市場交投持續低迷,“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已終結,且在價格連續走低制約下,油市投機需求大大縮減,市場觀望情緒加重,成品油市場資源供大于求局面難以改觀。
進入11月下旬,我國成品油價“八連跌”既成事實,國內油品市場交投更加萎靡不振,部分煉廠相應降低開工率以緩解資金壓力,中間貿易商避市觀望,下游終端用戶按需采購,低庫存運作。四季度我國成品油市場交投依舊難現扭轉局面。
目前國內成品油基本面分析
供應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汽油累計產量為7190.64萬噸,累計同比上漲11.01%,汽油產量增加較多;三季度柴油累計產量為12955.1萬噸,累計同比上漲1.14%,柴油產量小幅增長。鑒于國內成品油價格持續下滑及終端需求回升有限,導致煉廠庫存壓力較大,我國主要煉廠開工率為79.22%,山東地煉開工率為39.2%。
需求方面:2014年以來國內成品油終端需求回升緩慢,而整體主營資源較為充裕,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處于下滑態勢,批零價差持續縮窄。全球經濟復蘇低于預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汽車消費,房地產,煤炭礦產,化工行業等都離不開汽柴油市場的供給;而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隨著結構調整,在中國經濟變革中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正在減弱。同時,面對近兩年嚴重的霧霾天氣及經濟中出現的問題,今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的推廣及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較大,也抑制成品油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分析,2014年三季度汽柴油表觀消費量總體來說較去年呈增長趨勢。但增速明顯下滑,汽油市場隨著車輛保有量的提升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柴油方面受國內經濟數據增長乏力制約,表觀消費量窄幅走低。
原油價格跌跌不休十年牛市或將終止
國際原油市場正在經歷深層次結構性變化。一方面,在美國頁巖油的帶動下,原油市場持續供過于求,另一方面,需求疲弱,全球經濟前景難料,油價跌勢難止,原油市場格局逆轉。自7月以來,國際油價包括WTI、布倫特等在內的主力品種均出現了大幅下滑,特別是最近一個月,WTI甚至跌至74.26美元/桶,較今年110美元/桶以上的峰值有了25%以上的跌幅。縱觀十年,原油價格只有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國際油價從147美元/桶的峰值半年內滑落至33美元/桶,導致市場需求萎靡,國家不得不對存貨進行減值,但此后隨著國際油價重又回復升勢,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是一路飆升。而自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卻是連續走跌,我國成品油市場終將中止十年牛市。
供大于求局勢難改國內油價或繼續跌勢
國內成品油價格在“八連跌”后會不會繼續下跌?對于國際原油價格后期走勢的判斷,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作為大宗商品標桿的原油,油價下跌后,許多國家的經濟和財政都面臨巨大風險,包括產油國和油品消費國。OPEC將在11月27日舉行部長級會議。會議上OPEC會限產保價,還是會繼續維持低價以爭奪市場份額,吸引著市場的關注。
近年來隨著頁巖油、油砂等非常規石油資源產量的快速增長,使得全球原油供應格局發生巨大改變。有分析指出,非常規石油資源開采成本油價底線是每桶70美元,若破了成本線,則將會大量停產導致原油供應減少,從而使價格企穩回升。
但另一方面,有分析認為,國際原油價格此輪下跌正是美國聯合沙特阿拉伯打壓俄羅斯的結果。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俄羅斯的財政收入有近一半來自于石油和天然氣。盡管全球原油市場充滿博弈,但在市場決定價格的經濟運行體系中,政治因素最多是順勢而為的手段,不應過度解讀為“陰謀論”,原油下跌很大程度上是供求關系的轉變,以及全球大宗商品熊市的開啟。
雖然OPEC國家是否限產尚不確定,但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對油價的承受能力較弱,應會采取一定對應措施。隨著北半球氣溫變冷,取暖用油需求上升,也會對油價起到一定支撐作用。從長期看,油價走弱令石油企業放慢或減少投資,從而帶來石油產量的下降,進而將再度助推油價走高。
從目前看,國際油價仍舊缺乏剛性利好支撐,且全球經濟放緩短期內難以扭轉,原油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或將持續,如果沒有突發地緣政治等因素,短期內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百川預測,不排除國內成品油價格繼續下跌可能。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