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退城進園:山東化企搬出新天地

作者: 2014年11月17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山東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進入化工園區后,通過實施60萬噸離子膜燒堿、20萬噸甲烷氯化物以及24萬噸苯胺等系列項目,在壯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還實現了規模效益。圖為公司廠區一角。(郭金龍 供圖)   11月8日,萬華化

   山東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進入化工園區后,通過實施60萬噸離子膜燒堿、20萬噸甲烷氯化物以及24萬噸苯胺等系列項目,在壯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還實現了規模效益。圖為公司廠區一角。(郭金龍 供圖)

  11月8日,萬華化學(600309)發布公告,其老廠搬遷異氰酸酯一體化項目,即煙臺工業園的60萬噸/年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全線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的MDI產品。而在早些時候,該公司煙臺老廠區的異氰酸酯裝置已于10月30日零時開始全面停產,并進入固定資產清理階段。據了解,萬華工業園包括老廠搬遷MDI一體化項目、環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體化項目兩大核心內容,建成后將形成聚氨酯、C3/C4下游、水性涂料及特種化學品等三大產業集群,并能帶動周邊形成煙臺西部新產業集群的一個綜合的化工園區,未來10年銷售額可望超過千億元。而在山東全省,目前和煙臺萬華一樣,德州、濱州、濰坊、淄博等地不少化企也都在積極推進廠區搬遷,力爭通過“騰籠換鳥”,實現公司產品的升級換代。

  重煥新生 三家氯堿搬遷成樣板

  筆者在調查走訪中了解到,為破解園區土地指標約束、環保安全制約、能源消耗等瓶頸因素,通過進入園區實現轉型受到了不少企業的歡迎。其中,德州實華、濟寧中銀、濱化集團三家氯堿企業的搬遷就很有特色。

  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1971年建立的德州石油化工廠,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由于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老廠址已處于城市中心區域,不但制約了企業發展,同時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2008年初,德州實華與中國化工集團對接合作,成為中國化工旗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顏景河介紹說:“企業搬遷關鍵是資金,但是找遍了德州市也沒能找到合適的擔保企業。現在我們成為央企的全資子公司,資金問題根本不用我們考慮,隨著企業搬遷、新項目上馬,企業的生產規模將迅速擴大。”

  加入中國化工集團后,德州實華按照國際先進、世界一流的標準來規劃和建設新廠區,該公司所購進的設備都是國際最先進,引進的生產技術也是世界先進水平。2012年1月,實華新園區一期年產24萬噸離子膜燒堿、30萬噸PVC樹脂工程全線貫通并投入生產運營。得益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德州實華生產的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產品種類也更加豐富多樣,其中新開發的7型、8型等PVC高檔產品,迅速占據全國市場的60%以上。“之前老廠生產的隔膜堿含鹽高、雜質多、品質差,產品銷路特別窄,只能應用到造紙等行業。但現在企業生產的離子膜燒堿已經達到食品添加劑標準,可以廣泛地應用到醫藥、化纖等高端領域,因此實現的利潤也更高。”德州實華一位營銷人員這樣說。

  顏景河表示,德州實華二期預計投入50億~70億元,采用世界最先進、環保的工藝技術,發展更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無汞催化重整制氯乙烯、醋酸乙酯、無水乙醇、雙氧水、制冷劑及耗氯、耗氫、氟化工等精細化工產品,打造持續發展、環境友好的一流鹽化工基地,兩三年內有望實現銷售收入百億元。

  同為氯堿企業,和德州實華類似,濟寧中銀電化有限公司2010年由聯想控股收購后,成為聯想旗下聯泓集團的子公司。為配合濟寧市城區危化品企業“退城進園”政策,2011年企業原有裝置停產搬遷,并在汶上縣組建了新的企業中聯化學公司,實施了50萬噸鹽化工項目,這也是聯想控股(汶上)高端化工循環經濟區的起步項目。據了解,該項目一期工程投資18億元,年產30萬噸離子膜燒堿和環己酮等五六種產品,目前已全部投產。

  此外,位于濱州的另一家氯堿企業——濱化集團近幾年也在以整體搬遷和綜合技術改造為主線,全面推進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該公司將位于老城區的化工分公司整體遷入城東的高科技化工項目集中區,項目總投資38億元。目前,該公司燒堿、環氧丙烷、氯丙烯和過氧化氫等項目已陸續建成,正實施的三期工程包括建設1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30萬噸/年氣體分餾裝置、6萬噸/年MTBE裝置、30萬噸/年汽油及輕汽油醚化裝置、原料預處理裝置及配套設施。

  濱化集團董事長張忠正表示:“經過搬遷重建,可進一步提高產品深加工能力,實現以新型綠色環保化學品為核心,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原料減量化、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優化組合 聚集效應得以發揮

  壽光是濰坊市的經濟重鎮,集中了海化、聯盟化工等一批知名化工企業。在早期規劃中,壽光的大多數企業建在市區。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市區有限的空間制約了企業擴大再生產,同時企業噪音、污染等對市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而壽光北部的羊口鎮、東部的侯鎮等地,則有十幾萬畝尚未開發的鹽堿地。近年來,壽光加大鹽堿整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多個工業園,并動員市區老四環以內企業“退城進園”。

  壽光市經信局副局長張翾說:“退城進園過程中,各參與企業沒有簡單地搬遷挪窩或異地克隆,而是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形成了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運行機制。政府不斷引導和激勵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拉長了產業鏈。”

  壽光天健化工有限公司2009年由市區搬遷到侯鎮化工工業園。公司在搬遷時與青島軟控集團攀上親,雙方合作成立新公司,青島一方占大頭,壽光一方持小股,換來的是對方加大技術和資金注入。現在這家企業已由原來生產民用液化氣,發展為汽車用液化氣、天然氣,并向高分子新材料、合成橡膠發展,躋身中國化工企業500強。

  “退城進園政策的實施,讓遷出城區的企業實現了空間的突圍,還使產業鏈上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個園區,降低了運輸、溝通成本。產業的聚集也更有利于新技術的開發使用。”張翾說。

  從2011年開始,聯盟化工集團共投入30億元進行搬遷。其中聯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復肥公司、石化公司等企業先后搬遷至侯鎮項目區,并新建了40萬噸/年合成氨、60萬噸/年尿素項目。

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退城進園后,工藝技術和<a href='http://www.tupvw34.cn/News/Search_%E8%A3%85%E5%A4%87.html' target='_blank'>裝備</a>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圖為該公司離子膜燒堿產品生產現場。(李東英 攝)

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退城進園后,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圖為該公司離子膜燒堿產品生產現場。(李東英 攝)

  “老廠區的化肥生產經過40多年的發展探索,工藝技術已很成熟,但因設備落后,發展相對滯后。而新廠區采用最先進工藝技術,設備裝備水平、產品結構和質量大幅提升。”聯盟化工生產項目部主任付守學介紹說,搬遷改建后,噸氨耗煤下降30~50千克,噸氨耗電節約250千瓦時,而企業年產能總規模也由原來的280萬噸提高到400萬噸。

  “退城進園讓侯鎮工業園的產業集聚效應得到發揮,煤化工、石油化工相互借勢,形成良好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而我們也借助搬遷機遇,全面實現優化升級,產業鏈條得到了有效拉伸。”聯盟化工總經濟師賈玉青稱,在園區,靠近行業巨頭海化集團,聯盟化工也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現在雙方正合作50萬噸/年合成氨項目。

  “正如當初規劃的那樣,目前侯鎮初步形成以鹽及鹽化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先進制造、板材加工、現代物流等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張翾介紹說,這是以退為進,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產生強大的產業鎖定效應和投資磁場效應,進而把企業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板塊,把板塊做成一個個經濟增長極。

  和壽光一樣,在山東煤炭和工業大市——濟寧也在積極推動化工企業“退城進園”,并通過提升產業層次,延伸產業鏈條,構筑產業集群化發展新優勢。

  在濟寧市著力打造的千億元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首批“退城進園”的化工企業——山東濟礦民生煤化有限公司36億元的投資規模,5億元的技改資金,讓企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了6倍,污染物水平降低30%。

  管委會副主任王愛忠介紹說,作為能源化工基地的龍頭,濟寧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剛一成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就吸引了60多家企業上百億元的資金。面對眾多商家拋出的“繡球”,園區通過上下游“聯姻”,最終篩選出首批12家企業牽手入園。“企業進城退園不是簡單的搬遷,也不是異地克隆,而是通過產業提升,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生產工藝,而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王愛忠強調。

  由于園區企業之間關聯度大,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落戶園區抱團發展,推動了整個化工產業和園區發展的提檔升級。從園區掛牌成立伊始,濟寧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正是遵循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思路,才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已經成為濟寧發展高端化工的綜合性龍頭園區,并形成了煤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延伸出數百條產業鏈。由于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該園區先后被評為中國新型煤基化工產業基地、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半島藍色經濟區聯動發展示范基地,今年又成功躋身中國化工園區20強,后發優勢和潛力日益顯現。

  根據規劃,這個開發區計劃吸納600億元投資規模,形成產值過千億元的現代化循環經濟示范區。而據了解,未來3~5年,濟寧市將推動全市400多家化工企業陸續進入濟寧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規劃建設的鄒城、金鄉、汶上、魚臺、兗州等幾個化工園區。

山東陽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入園區后,有效實現了三十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和三十萬噸PVC原料改造。圖為公司甲醇合成界區的設備正進入安裝。(本報記者 謝忠設 攝)

山東陽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入園區后,有效實現了三十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和三十萬噸PVC原料改造。圖為公司甲醇合成界區的設備正進入安裝。(本報記者 謝忠設 攝)

  政策引導 乘勢借力升級發展

  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指出,在化工企業搬遷重建、“退城進園”的步伐中,離不開當地政府的規劃引導、土地置換等政策支持,而企業也必須乘勢借力,以此為契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在山東淄博,冶金、石化、化工等重工業曾讓城市飽受霧霾之苦,張店區東部化工區的異味曾給城區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自2008年起,淄博市政府痛下決心將當地化工企業搬遷至湖田鎮新址。該區域東北部緊鄰齊魯石化乙烯廠區,搬遷企業既可與之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關系,也避開了淄博常年盛行的西南風。經過最近幾年的努力,目前新華制藥(老廠區)的大部分車間已遷至新東部化工園區,大成農藥、山東藍星東大化工老廠區所有項目均已停產,年內全部搬遷完畢,其他幾家企業也陸續關停生產線,并列出了遷建時間表。這些醫藥化工企業通過搬遷重建解決了老城區居民反映強烈的安全環保問題,也通過產品升級換代實現了鳳凰涅槃。

  在引導企業“退城進園”過程中,山東各地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煙臺市從2010年就規定所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必須在規劃的專門區域內建設,城區內現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遷出前一律不予批準擴能改造。該市還出臺了化工企業搬遷補償辦法,明確了化工企業關停、搬遷、轉產以及土地、廠房轉讓等方面的補償標準,對企業自行轉產、轉讓的給予稅費優惠,對提前關停、搬遷的給予專項經費獎勵。煙臺市通過強化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卓有成效地推進了化工企業退城進園工作。截至目前,煙臺萬華工業園區、招遠市三大化工產業聚集區、萊州市鹽化工區、蓬萊市化工園區、萊陽市化工園區等園區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壽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做好土地置換流轉和再開發工作,共有33家規模以上企業“退城進園”。通過“退城進園”,城區共騰出土地606.87畝,除被用作企業研發總部建設和商業開發外,150畝土地將建成綠地。在搬遷中,不少企業都成功轉型為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搬遷的化工企業都成為環境友好型企業。聯盟化工新廠區裝置采用國際先進工藝,污水生化處理系統能將新水、污水進行分流處理,污水達到排放標準后,還可以重復使用,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山東各地實施“退城進園”加快土地置換、流轉和產業“騰籠換鳥”,山東化企借力遷址重建實現產品升級換檔和發展轉型,在城市之間和行業內外形成了示范效應。繼壽光聯盟之后,山東另幾家家骨干化肥企業——明水大化、華魯恒升、魯西化工也在相繼利用各種方式對產業優化升級。

  位于濟南名泉——百脈泉之畔的晉煤明水化工集團正在實施退城進園整體搬遷、轉型升級工程,該企業借搬遷之機采用國內先進技術與工藝,先后對尿素和雙氧水裝置實施擴能改造。預計到今年年底前,技改工程全部完成,實現整體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華魯恒升最近將有40多年歷史的老廠區造氣、合成氨等系統關停,準備投資30多億元,在運河循環經濟化工園區實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及清潔生產綜合利用項目、鍋爐結構調整項目。目前這兩個項目已經立項,正在進行前期準備,擬于年內動工建設。

  最近,魯西化工也發布公告稱,將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轉型升級、優化配置、等量置換、留有發展空間”的項目建設原則,安排第一、第二、第四化肥廠“退城進園”。該公司準備在聊城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內、現有廠區東側,獨立設立1500畝的新廠區,投資60億元,新建60萬噸/合成氨聯產10萬噸甲醇裝置、100萬噸尿素生產裝置,此外配套建設空分、硫酸、硝酸制酸裝置,年產100萬噸硝基復合肥和40萬噸。

相關評論


理性入園期盼政策到位

       化企退城入園是一個綜合工程,牽扯到方方面面,既要使搬遷企業實現轉型升級,保證搬遷順利進行,又要解決好城市公共安全和化工企業安全的矛盾,消除存在的安全隱患。要使這項工作順利開展,除了園區以及化工企業的配合努力外,怎樣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并且科學合理的政策也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智慧。

  一是資金問題要妥善解決。企業搬遷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來源,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把企業搬遷后留下的土地平整后推向市場進行再開發,并將該部分收入返補給搬遷企業,或者政府給搬遷企業一些特殊的優惠政策,從而使搬遷過程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為此,政府需要制定好經濟補償、土地使用、職工安置、稅收減免、信貸優惠等各項切實政策,解決好企業搬遷中遇到的資金難題。

  二是靈活掌握入園政策。入園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要通過有效的管理來提升整個石油化工行業的安全環保水平,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對于有些還沒有入園,但已經搬離市區的企業,只要企業現有的安全環保設施符合要求,有關部門就應該采取一個變通的辦法,允許他們作為化工監測點在園區外生存。建議地方政府可以把這樣的企業作為一些特例,讓其按園區化的管理規定來運行。

  三是搞好園區的風險控制。由于各地的發展要求不同,如何利用有效管理手段把風險源控制住,消除企業存在的安全環保隱患成為制約搬遷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化工各子行業千差萬別,需要區別對待,理性思考化企入園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例如,若只是不加區分地將企業集中在一起,會不會累加風險,從而造成新的風險值得關注。為此,政府需要引導企業有序入園,通過建設發展化工園區,促進產業集聚,構建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形成規模優勢,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物耗,使整個園區能推動當地化工產業調整升級。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