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頁巖氣產業規劃,在“十二五”時期,中國將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地質特點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形成一系列頁巖氣技術標準和規范;這一系列的目標都需要從上游到下游的設備和服務的支持。
銀河證券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20年前,中國頁巖氣需打井4萬口左右,行業總投資約8000億元;其中,設備投入約占總投資的25%,約2000億元,年均需求近220億元;未來幾年,中國頁巖氣設備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
市場對于頁巖氣商業開發的良好預期,令四川、重慶、山東等國內頁巖氣資源豐富以及擁有能源裝備制造業根基的省市心動不已。各地政府紛紛布局,謀劃建立規模龐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
多省市競逐
作為國內頁巖氣開發的主戰場,川渝兩地是最早發力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省市,成為相鄰最近的競爭對手。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近日,成都市新都區政府與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公司正式簽約,投資36億元在新都工業東區投資建設成都國際油氣基地項目;這個占地約1000畝的國際油氣基地中,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是其中的核心。
新都區投資促進局局長許玉川告訴記者,項目整體竣工成熟運營后預計產值不低于60億元;新都區未來的目標是建立西南最大的油氣裝備基地。
許玉川表示,數年之前,該區已經開始謀局頁巖氣裝備制造產業,此前,國際四大油氣田技術服務商中的三家——哈里伯頓、威德福、斯倫貝謝都已經進駐新都區,投資的項目都與頁巖氣相關;通過數年打造,新都區已經聚集包括昆侖石油、吉艾科技[0.60%資金研報]等圍繞頁巖氣開發的30余家國內能源裝備研發制造及服務企業。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成都市新都區并不是四川省規劃的唯一一個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位處川南、頁巖氣資源豐富的宜賓市也準備大力發展以頁巖氣為主線的裝備產業鏈。
“我們已經制定‘石油石化(含頁巖氣)裝備制造產業鏈圖譜’,招商工作將依據該圖譜逐步推進。”宜賓市投資促進局局長申華林表示。
在四川大力布局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同時,與四川相鄰的重慶也已經發力多時。
重慶兩江新區在2013年6月就與祎達集團、百勤控股公司、國投重慶頁巖氣開發利用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投資協議,投資60億元建設頁巖氣裝備制造項目;同時還與美國福布斯能源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頁巖氣開發技術、關鍵裝備制造、融資、市場開發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頁巖氣研究所所長程禮軍表示,重慶的頁巖氣探明儲量占全國的10%,僅次于四川和新疆,“重慶已經出臺促進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相關政策,打造頁巖氣裝備產業集群,實現配套裝備本地化生產。”
作為頁巖氣產業裝備主承接平臺,兩江新區規劃2.5平方公里的頁巖氣臨港重型裝備產業園啟動區,力爭打造國家級頁巖氣產業基地。
川渝競逐的同時,千里之外的山東省也加入了戰局。山東在頁巖氣裝備制造領域的雄心甚至超越了川渝兩地。
依托全國最大的勝利油田,山東石油裝備制造方面有著傳統優勢。“山東石油裝備擁有規模以上的企業有160多家,在石油裝備領域的收入占到全國的40%,這是山東發力頁巖氣裝備業的底氣所在。”山東省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處長李英峰表示。
山東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由副省長掛帥、多個部門參與組成的山東省頁巖油氣開發工作協調小組,并在2013年5月底發布《關于加快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按照規劃,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的山東東營、青島、煙臺、濰坊、德州將被打造成為五大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重點發展勘探設備、鉆完井裝備、測錄井裝備等。
“山東將整合資源,打造全國最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李英峰透露,2015年山東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收入將達到200億元,2020年將達到500億元。
存潛在風險
按照銀河證券的分析,2012年至2020年全國頁巖氣生產裝備總需求量約2000億元,2020年當年的需求量將達到600億元。
各地政府在發展頁巖氣裝備制造方面的熱情,直接帶動了國內設備制造企業參與的熱情。“現在頁巖氣的概念很熱,但國內頁巖氣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問題。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還受到很多制約,也潛藏著很多風險。”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表示。
在華麗的頁巖氣概念下,國內頁巖氣的實際開發并不如預期。事實上,2011年至今,國土資源部前兩輪招標區塊還沒有一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突破。雖然中國的頁巖氣市場潛力大,擁有全球第一儲量,但由于地質條件復雜,頁巖氣開采難度大、開發成本很高。此前國家制定的頁巖氣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目前,這一目標已經被能源主管部門降低至300億立方米。從2014年上半年僅僅6.8億立方米的產量水平來看,我國即使要在2020年實現300億立方米的規劃目標難度也不小。
頁巖氣開發前景的不明晰,將給上游的頁巖氣裝備制造業帶來潛在風險。“頁巖氣的產業化發展,裝備和技術的國產化是關鍵。”任浩寧表示,目前國內頁巖氣裝備制造企業的水平與美國、加拿大等頁巖氣開發較為成功的國家相比,“僅僅算得上‘幼稚園’級別”,對于企業而言,貿然進入這一市場將面臨許多風險。
在任浩寧看來,在頁巖氣漫長的產業化過程中,許多企業在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投入都有可能難以得到回報,“僅憑地方政府以組建產業基地的方式推動肯定是不夠的。”
任浩寧認為,在這個高技術、高投入領域,“三桶油”為代表的大型國有油企應該主動扮演“帶頭大哥”角色,帶動產業的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