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年前,重慶就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在較短的時間里,該市整合了95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yè)價值在2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1631臺面向社會開放共享,涵蓋了生物、醫(yī)藥、材料、汽摩、道路、交通、機械、食品安全等眾多領域。
BIACOREX(分子間相互作用分析儀)對生物領域制藥抗體靶標篩選能直觀反映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是抗體篩選的關鍵設備。重慶大學基因工程中心實驗室是西南地區(qū)最早購進該設備的科研單位之一,在加入重慶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后,該實驗室與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衛(wèi)生部免疫工程與移植免疫重點實驗室開展合作,為其承擔的科技部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提供測試并取得成功,為華西醫(yī)院利用質譜進行膜蛋白鑒定提供了必要條件。
這是重慶市大型科學儀器面向社會開放,實現科技資源共享的一個案例。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處處長陳桂中認為,這種不同科研單位間的協作,很好地解決了前沿科研的難題,符合中央《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精神。
陳桂中介紹,在科技文獻方面整合了該市6家主要文獻單位的科技文獻資源,包括140余個中外文數據庫,可檢索文獻記錄達到2.8億條。至今,平臺已初具規(guī)模,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guī)、實物資源、管理服務、網絡運行和專業(yè)服務等五大體系,明顯提高了科技資源使用效率。
陳桂中說,重慶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以來,參與協作的入網儀器使用率從最初的25%左右提高到70%左右。由于對儀器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原來不為人知的儀器得到了有效利用,不少用戶放棄了原本計劃購買的儀器。如一些企業(yè)、高校和科研機構曾經計劃購置電磁兼容實驗裝置,通過平臺了解到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和西南計算機有限公司等已建成了電磁兼容實驗室后,放棄了自建計劃,僅此就節(jié)約了數千萬元資金。而有的單位原本需要到外地去做某項實驗,通過平臺了解到市內即可進行,于是就近完成了測試,使科研成本大為降低。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