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七年,中國年均需提升戰略原油儲備能力約0.66億桶。而若想填滿這些儲罐,那就必須抓住時機加快“囤油”。如今,這個機會正在來臨,原因是國際油價已經連續數月下跌。從今年6月份至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了25%,低至80美元/桶左右。
原油儲備
100天左右的石油凈進口量,這是中國戰略石油儲備2020年的目標。為此,中國屆時的石油儲備能力需提升至8500萬噸,即約6億桶左右。而截止2013年底,中國戰略原油儲備能力約為1.4億桶。
多家價格報告機構數據顯示,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油”)10月份購買了超過2000萬桶迪拜、阿曼和上扎庫姆油田的原油。中聯油系中石油旗下公司,主要負責中石油原油進出口業務。
中聯油對此不予置評。接近中聯油的人士稱,作為中石油旗下原油進出口業務的下屬公司,在當前國際油價背景下,將承擔更多原油進口任務。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份開始,中國進口原油的平均單價連續下跌,而進口量則不斷增加。若按照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來簡單計算,25%的跌幅將使得中國2014年進口油價節省超過200億美元成本。
囤油正當時
對中國的一些港口來說,一批批駛入的大型油輪正在改善它們的業績,彌補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業務的乏力。
海關總署的最近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較去年同期大增56.79%,達到284.1萬噸,從哥倫比亞進口的原油總量更是同期飆升389.6%。
促使中國原油進口短期劇增的原因是新一輪的國際油價持續下跌。
數據顯示,11月5日,布倫特原油上漲13美分,收于每桶82.95美元。相比6月中旬的115美元/桶的價格,已經下跌了27.8%。
除了布倫特之外,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上漲1.49美元,至每桶78.68美元,相比6月中旬的跌幅亦超過25%。
在國際油價下跌的同時,超大型油輪駛入中國港口的數量則達到了過去9個月中的峰值。
彭博社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0月19日,80艘大型工業運輸船駛入亞洲國家的港口。這是1月初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平均每艘船載油量達2百萬桶。
記者了解到,中石化旗下公司中國國際聯合石油化工公司(下稱“聯合石化”)最近預定了全球最大的超級油輪TI歐洲號,這艘油輪裝載量為320萬桶,長度達到380米,主要用于海上原油儲存。
資料顯示,聯合石化成立于1993年2月,是中國石化[-0.19%資金研報](600028.SH)的全資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貿易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四大板塊,即原油貿易、成品油貿易、LNG貿易及倉儲物流
接近聯合石化的人士稱,聯合石化是中石化海外貿易的平臺,擔負著中石化進口原油的重任。據了解,中石化原油海外依存度超過65%。
“在目前的國際油價背景下,中石化肯定會加快購油步伐。畢竟,對中石化眾多的煉廠來說,80美元/桶的價格下,盈利壓力就會小很多。”一位中石化旗下煉廠內部人士說。
除了中石化,另一巨頭中石油也在加快囤油。該公司旗下子公司中聯油剛于10月份從迪拜、阿曼和上扎庫姆油田購買了2000萬桶原油。
普氏能源資訊提供的數據則顯示,過去一個月里,中聯油創紀錄地購買了45船上述三種中東原油,將于今年12月交貨。
海關總署的數據也顯示,比起過去兩年的平均63只油船數量,這次的80艘創造了2011年以來的數據記錄。
與此同時,中國過去幾個月的原油進口量也持續增加。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9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分別達到2327.93萬噸、2375萬噸、2519萬噸、2757.71萬噸。
相比之下,原油進口平均單價則持續下跌,從6月份的777.63美元/噸降至9月份的743.75美元/噸。
與2013年同期相比,除了7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同比有所減少外,6月份、8月份、9月份分別同比增加5%、17.5%、7.4%。
加快原油儲備
除了趁著國際油價處于相對低價位“逢低吸納”,中國加快囤油步伐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原油戰略儲備需要。
作為非國際能源署(IEA)成員國,中國籌備石油儲備基地,比美國晚了將近30年。美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SPR)機制,始于1973年爆發的中東石油禁運,目前持有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達到7.27億桶,大致等于該國半年的使用量。
中國開始籌備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始于2003年,規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預計2015年形成相當于90天原油凈進口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在中國,承擔著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重任的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不僅承擔大部分庫容建設,還承擔著海外購油任務。
中石油今年1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戰略原油儲備能力已達到1.4億桶。而根據中國的規劃,2020年,這個數據大概是6億桶左右。
分析機構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國內儲油庫容陸續建成,這是中國此時加快囤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2014年1月,國家能源局曾召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工作會議,指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一期項目已全部建成投入運行,二期項目建設仍在有序推進,而三期項目也已開始前期選址,截至2013年底,一期四個基地全部裝滿儲備原油。
普氏能源咨詢的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份以來,中國原油進口量猛增,但原油加工量與前幾個月相比則并未明顯變化。因此,普氏判斷,大量進口原油應該進入了戰略儲備項目。
發改委此前公布的規劃也顯示,在2020年前,三期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的硬件設施將全部完成,累計儲備能力達7000萬方。
咨詢機構ICIS安迅思分析報告指出,未來幾年來,中國原油進口增長主要驅動力可能仍來自中長線角度的原油商業儲備和戰略儲備需求。
不過,中國此時大量囤油所面臨的風險是,國際油價不會在80美元/桶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下跌。
高盛分析報告稱,預計明年一季度布倫特原油均價為每桶85美元,WTI的均價預計為每桶75美元。此前,高盛對布倫特原油和WTI的預計分別是92美元/桶和90美元/桶。
相比之下,花旗銀行的預測則相對樂觀些。花旗銀行在10月20日的報告中稱,下調2015年一季度布倫特及WTI價格預估。其中,布倫特原油價格預估下調至92美元/桶。
與此同時,花旗銀行還認為,預計今年四季度布倫特原油將在80美元/桶附近尋求底部,并在冬季重返90美元/桶水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