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污染問題絲毫不亞于大氣污染問題,煤化工這個因高水耗、高污染、高排放而一直被詬病的行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廢水處理及高濃鹽分離結晶是目前制約新型煤化工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一方面,各方的質疑聲音和國家節水戰略如頭梁懸劍,另一方面,煤化工行業自身也在不斷尋求節水緊箍咒的破解之法。我們不禁要問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還有多遠?
解決現代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難題、實現技術創新,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沿性和重要性。一是將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實現清潔高效轉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廢水處理難題的解決,可促進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幅減少大氣污染。二是現代煤化工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較為尖端。可以預見,隨著我國未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包含廢水處理技術在內的煤化工技術具有前沿性,有利于率先在國際上發掘創新點和突破口。三是基友實踐表明,任何單一的廢水處理技術都無法做到煤化工廢水處理達標,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現代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是一門綜合的交叉學科,與項目所選用的原料煤種、氣化技術類型、其他主體工藝類型、產品結構、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創新需要在每一個環節開展大量的、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普遍虛高的水耗難題
“‘十二五’期間預計開工的煤化工項目粗略投資大概有8000億元,耗水量預計達到9.3億立方米左右。這個數字地區環境資源能否承受?”當與會人員聽到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過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楊友麟拋出的這組數字時,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受制于“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近年來煤化工行業在國內得以蓬勃發展。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投產煤制油產能147萬噸/年,煤(甲醇)制烯烴產能276萬噸/年,煤制天然氣產能27億立方米/年;建設和規劃中的現代煤化工項目超過200個。煤化工已成為中國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傳統煤化工是以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導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即“三高一低”行業,這種對資源過度消耗、嚴重污染環境、粗放的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己難以為繼。
與此同時,煤化工企業排放廢水以高濃度煤氣洗滌廢水為主,含有大量酚、氰、油、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過去十多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空氣、土壤、水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4月下旬,新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獲得通過,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環保法在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項目環評審批和項目建成后的環保監管方面,環境主管部門的要求會更加嚴格,這些無疑將對煤化工、水處理行業未來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水資源僅占世界的8%,是聯合國認定的水資源緊缺國家。不僅如此,水資源在我國的分布嚴重不均,東西部地區差距大,而煤化工產業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這些地方的環境容量和納污能力有限。
以上種種原因注定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繞不開對水資源的利用和處理。
但現實情況是,我國煤化工的水耗普遍虛高。楊友麟分析稱,一方面由于我國現代煤化工目前均處于大型工業化開發階段,在公用工程配置上優先滿足工藝要求,而非節能節水,且國家對煤化工行業缺乏處置領導的節能、節水考核壓力;另一方面,經濟性上煤化工由于原料便宜,盈利空間大,掩蓋了高能耗、高水耗的問題。另外就是技術不到位。“我國設計院在節能節水系統優化技術方面,比起學術界落后了20年以上。設計院需盡快掌握最新的節能節水技術。”
煤化工廢水零排放蒸發結晶的瓶頸
自新環保法頒布,煤化工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濃鹽水作為除塵灑水、依靠烘干設備烘干等傳統做法已不被行業接受,而蒸發結晶出的雜鹽需作為危險固體廢棄物進行危廢處理成本過高。對每年產生3.0-5.0萬噸危廢物質的企業而言,按國內現行管理辦法,危廢處置成本約2000元以上/噸,占蒸發結晶總費用60%以上。
由于廢水處理零排放及高濃鹽分離結晶難題等原因,煤化工項目的審批受到限制。高含鹽水無論采用蒸發塘,還是蒸發結晶設備,產生的摻雜酚類有機物的結晶雜鹽的處置問題無法解決,只是把難題拖后。因此,煤化工濃鹽水的妥善處理工藝成為零排放是否實現的瓶頸。通過凈化裝置,采用制鹽行業的雜鹽分離技術,在高溫體系分離硫酸鈉、低溫體系分離氯化鈉,達到純凈鹽的回用。
因此,煤化工濃鹽水的成熟、妥善處理工藝成為零排放是否實現的瓶頸問題。
零排放的未來之路
不過會議還是給煤化工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正能量的信息。首先就是煤化工企業自身對水耗問題的認識正不斷加深,對解決水耗和污水排放問題的積極性也很高。
神華煤制油化工北京工程分公司水處理高級主管魏江波就直言,目前外界對煤化工多少存在一些誤解,容易因為某一個項目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將整個煤化工產業一竿子打死。其實,我國的現代煤化工與傳統煤化工相比,已經在工藝上做到了節省水耗,尤其是大型煤化工項目也能夠實現低廢水排放,甚至廢水零排放。“與其他行業一樣,煤化工在水資源的利用與排放上也將走一個漸進及遞減的過程。”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工程事業部總經理白建明則透露,目前許多煤化工項目推進受阻,主要就卡在了對水處理的審批上。他呼吁,業內加快技術研發進程,真正做到廢水“零排放”。
一般而言,煤化工對水處理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端的節水,一部分是對后端廢水排放的治理。很多時候,這兩部分要合二為一。中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煤化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何祚云認為,要將合適的煤氣化工藝和煤氣化廢水處理工藝統籌起來,做到標本兼顧。而更有價值的經驗就是,在選擇煤氣化工藝時就要選擇那些污水排放較少的工藝,以達到從源頭減少污水排放的目的。
“現在煤化工對污水處理的工藝和方案基本不成問題。例如對固定床氣化廢水這種處理難度最高的技術,目前已經有了新的酚萃取技術、常規的生物倍增技術、熔渣氣化技術等可以大大減少廢水排放量。
而且也有一些零排放或者近零排放技術正在脫穎而出。”何祚云表示。
當然,實現廢水零排放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否合理還有待研究。何祚云認為,看待零排放的對與錯是有條件的。“在某些地方,如貴州,就相當于把鞭炮收集放在一個不安全的地方,后患無窮。因此,政策不能一刀切,要考慮差異化。”理性、慎重地看待技術已經達成共識,正如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環保處處長賀建平所說,目前對污水處理的新技術多、概念多,但究竟行不行還需要打問號,要在實際應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另外,技術在穩定性、可靠性、耐沖擊性和經濟性方面也要經得住考驗。
文章鏈接: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http://www.huajx.com/news/Detail/28524.html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