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剛剛公布的輪胎準入條件,對輪胎生產的能耗、物耗、固廢利用率等提出了硬指標。從強調規模,向更加強調環保、能耗等指標轉變是準入條件的一大特征。效率低、不環保的企業將被攔在門檻外。”參與了準入條件起草工作的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朱紅,9月19日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我國資源和生態環境都比較脆弱,輪胎行業必須對環保和能源、資源消耗的問題更加重視。為此,準入條件不僅對新建項目的新鮮水消耗量、‘三膠’消耗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固廢利用率給出了明確指標,對現有企業的‘三膠’消耗等指標也作出了明確規定。而且項目不是建成就完事兒了,實際運行中還要定期開展能效和資源消耗對標達標檢查。”朱紅對記者說。
據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了解,比照工信部9月17日公告的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大型企業基本能夠達標,但也有個別企業還需加緊改造;中型企業水平較高的可以達標,但也有不少還難以達到標準;小型企業很多能耗物耗偏高,沒有廢水、廢氣及煙氣處理裝置,達標非常困難。
“達不到標準的就要進行技術升級,否則就應予以淘汰。雖然對一些企業來說,改造確實有難度。”朱紅說。
據了解,此前國家各部委出臺的文件,在對產業進行規范的時候,更加側重于項目的規模管控。在推進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中,出現了新上項目一個比一個規模大,落后產能卻淘而不汰,總產能越淘汰越多的怪現象。大量富余產能無處發揮,在經濟形勢愈發錯綜復雜的情況下,企業要么大量低價出口,要么降低開工率。反傾銷、反補貼、特保等國際貿易糾紛也一直未能遠離我國輪胎產業。
“只有用嚴格的能源、資源消耗以及產品質量來約束,才能真正將落后產能淘汰。”朱紅對中國化工報記者說:“準入條件對輪胎產品的質量也有明確要求,即應符合《轎車輪胎》GB9743、《載重汽 車輪胎》GB9744、《工程機械輪胎》GB/T1190 的相關標準。而且,鼓勵新建、改擴建輪胎項目采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這一條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因為,只有技術進步,才能促進產業早日升級。”
從強調規模向強調質量轉變,并不等于規模不重要。朱紅表示:“條件將征求意見稿中的準入規模刪除,是因為輪胎產業政策已有詳細規定,無需重復要求。準入條件里沒有限定規模,并不等于規模不重要,只是不能單純追求規模。”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