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7月29日訊 隨著天然氣價格上漲和煤炭價格下跌,煤制天然氣產業(yè)陡然迎來爆發(fā)。網易財經獨家獲悉,日前國務院已批準新疆準東煤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至此,國內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煤制氣工程拿到“路條”。
多個獨立項目組團報批
自從去年悄然重新啟動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審批后,中國政府在進入2013年后陡然加快了審批的步伐。媒體統(tǒng)計稱今年至少已經有4個項目拿到可以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如今,一個巨無霸項目又確定獲批。
網易財經獨家獲悉,7月22日,國務院高層已經簽字批準新疆準東煤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至此,新疆自治區(qū)列入《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guī)劃》的煤制氣項目已經全部審批完成。
“國務院上周剛剛批準了,但是還需要走國家能源局的程序,具體批復或許還要等一段時間”,新疆發(fā)改委內部人士對網易財經證實。中石化新聞發(fā)言人以不了解項目具體情況為由沒有予以置評。不過有中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剛剛聽聞公司的煤制氣項目獲得批準,但是還沒有見到文件。
新疆準東煤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是一個以煤制氣項目為主組合而成的示范工程,在《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guī)劃》中,該示范工程由中石化旗下煤制氣項目牽頭,同時包括“華能、兗礦、新疆龍宇能源、潞安、神華、中煤、新疆兵團等參與”。
這些煤制氣項目以中石化的規(guī)劃產能最大達到80億立方米,加上附帶煤礦項目總投資額為700億元,其余的規(guī)劃產能都在40億立方米左右。按照上述新疆發(fā)改委內部人士的介紹,準東煤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上報的總產能達到360億立方米。
一個40億立方米的煤制氣項目投資額在200億元-250億元左右,網易財經根據各方透露的投資額估算,如果這些項目都能獲批,那么總投資額至少將達到2000億元。不過,目前“不確定這些項目是否都已經獲得批準,因為每個項目都是獨立的,各自的施工條件等等也不相同,這都需要看最后的批復文件”,上述人士表示。
新疆政府方面對于上報的產能是否能全部獲批表態(tài)謹慎,顯然有其合理性。因為早在去年,曾有媒體報道稱,準東示范區(qū)獲批的項目可能只有5個,其中包括中石化、新疆龍宇能源和廣匯能源等。
“我們的地基等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就等著批準文件就可以開工”,新疆龍宇能源一位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而據上述新疆發(fā)改委內部人士的介紹,這次得到國務院批準也就是準東示范項目正式拿到“路條”可以開展前期工作,距離真正核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石化輸氣管道是否獲批待證實
這次準東煤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能整體獲批,還有一個謎題有待最后的批復文件解開,即中石化投資的新粵浙輸氣管道項目是否也同時獲批。今年兩會期間,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曾對媒體表示,新粵浙管道“應該比較快”獲得國家批復。
早在2012年7月份,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一位高層曾對網易財經透露,該公司規(guī)劃的新粵浙輸氣管道項目是和新疆準東示范區(qū)的煤制氣項目整體上報國家發(fā)改委的,獲批也有望是整體獲批。
中石化規(guī)劃建設的新粵浙輸氣管道項目總長達到8280公里,設計輸氣規(guī)模均為300億立方米/年,總投資額高達1590億元。無論是管道長度還是投資規(guī)模,新粵浙管道都超過正在建設的由中石油投資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
2012年1月份,中石化已分別同華能、華電、國電、中電投、河南煤化、徐礦集團、中國萬向、新疆廣匯、勵晶煤業(yè)等9家煤制天然氣企業(yè)簽署協(xié)議,落實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氣源。
業(yè)內認為,中石化牽頭大手筆搞煤制氣項目,試圖分羹國內天然氣市場大蛋糕的意圖昭然若揭。“中石油為什么不搞,因為傳統(tǒng)天然氣資源都掌握在中石油手里,剩下的這些比如中石化等,為了加快發(fā)展自己的天然氣業(yè)務,只能從煤制天然氣入手”,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李祾儇對網易財經表示。
在她看來,中石化在傅成玉上任后,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方向就是拓展天然氣業(yè)務,而且中石化做煤制氣的話也有一定優(yōu)勢,技術上也不存在問題。西北化工研究院氣化所副所長賀根良則表示,中石化發(fā)展自己的煤制氣項目,又擁有自己的管道,未來從上游到下游,對于天然氣成本控制乃至定價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勢。
此前,新疆煤制氣項目都面臨的共同難題是將來的產品如何運往內地的問題,如今在中石化輸氣管道的籠絡組織下,這些項目開始聯合進退。實際上,煤制氣項目組團上報、獨立建設已經有了先例。
就在7月24日,鄂爾多斯煤制天然氣工業(yè)園暨1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在內蒙古準格爾旗大路新區(qū)開工奠基。這個項目組即是由中海油新能源投資公司、北京控股集團、河北建設投資集團分別投資的40億立方米項目組成。
爭議未息新疆煤制氣狂飆
目前并未有政府統(tǒng)計的國內煤制氣項目詳細數字。媒體報道稱,截至2011年12月,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共計39個,總年產能已達1619.84億立方米。而截至目前,網易財經能查閱到最多的數字是已經達到59個,其中有35個左右都布局在新疆自治區(qū),設計年產能超過1500億立方米。這么多項目顯然不可能全部獲批。
另一層面,時至今日由國家發(fā)改委批準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guī)劃》仍然沒有正式下發(fā),不過其中列出的15個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早已被媒體曝光。作為煤炭資源富集地區(qū),新疆得到的名額最多為4個,其中有三個都屬于煤制氣項目,并且,國家發(fā)改委允許各企業(yè)聯合參與,這也為新疆為數眾多煤制氣規(guī)劃項目提供了落地的可能。
實際上,擁有預測煤炭儲量超過2萬億噸的新疆地區(qū)近年來早已成為煤制氣項目投資的熱土,按照新疆“十二五”規(guī)劃,已經有20個煤制氣項目已列入自治區(qū)建設目標,年總產能達到767億立方米。
有評論認為,很多企業(yè)規(guī)劃煤制氣項目項目的一個不可為外人道的目的是圈占煤炭資源。“很多企業(yè)以前看到煤炭資源便宜,發(fā)展煤制氣實際只是為了圈占煤炭資源,如今煤價下跌只能繼續(xù)做煤化工,這個現象已發(fā)生一定改變,那些企業(yè)其實也處在矛盾之中,他們也擔心做煤制氣最終投產后回不了本”,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李祾儇表示。
由于國內至今還沒有一個煤制氣項目能真正實現商業(yè)生產并收益,這使得業(yè)內對煤制氣項目的前景始終充滿憂慮。李祾儇就認為,早前獲得批準的項目將來收益應該沒問題,其他項目將來則面臨風險,最后能有一半左右做起來就是很不錯的了。
西北化工研究院氣化所副所長賀根良對網易財經表示,由于技術路線等不一樣,現在對于煤制氣項目的經濟性準確評價確實有難度,包括天然氣價格和煤炭價格也在變化之中,最合適的是做幾個工業(yè)運行裝置,運行三到五年看一看再決定是否放開。
此外,專家持一定審慎態(tài)度的重要原因是煤制氣項目的污染爭議始終存在。賀根良指出,煤制氣項目就是一種能源轉化成另一種能源,相比于煤制油等其他煤化工項目的投資少,這是它的優(yōu)勢,但是關于耗水的問題也存在,所以應該要考慮煤制氣對環(huán)境的污染。
李祾儇也表示,煤制氣項目項目并不是清潔能源項目,并不看好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尤其是建造在新疆、內蒙古這些空氣的上風頭和水源的上游,更需慎重,“我不支持把亂七八糟的項目放在上游”。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