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報記者10月24日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獲悉:聯合會首次邀請巴斯夫、拜耳、塞拉尼斯、贏創、陶氏化學和索爾維等一批跨國公司高管開展了“未來十年世界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的創新發展機遇”課題研究,經過9個月的調研、編撰,形成了《跨國公司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未來研究報告》。該報告將于11月初正式對外發布。
據了解,該課題組由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勇武任組長,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巴斯夫集團副總裁、中國首席代表伍德克和索爾維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朱銘岳為副組長。
李壽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石化產業大國,如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加快向世界石化強國跨越,成為重大課題。目前,國家正在著手“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對未來十年世界石化工業發展趨勢和中國的創新發展機遇做出正確的研判,非常必要。
基于此,中國石化聯合會邀請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博凱慈、陶氏化學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利偉誠、莊信萬豐公司首席執行官羅滿德以及空氣產品、拜耳材料科技、卡博特、塞拉尼斯、道康寧、伊士曼、贏創、英威達、朗盛化學、LG化學、三井化學、三菱化學、索爾維、沙特基礎工業等17家跨國公司的高層決策者,以其全球視野和獨到見解,為中國石化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決策咨詢。
最終形成的《研究報告》包括未來十年世界石化產業發展趨勢以及中國石化產業的挑戰和機遇、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等內容。
《研究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全球石化產業發展將呈現五大新趨勢:一是新興市場快速崛起,將推動全球石化消費市場持續高速增長;二是原料多元化進程加快,推動全球能源原料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三是高端化、差異化深入發展,推動產業持續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四是安全環保約束日趨強化,綠色低碳成為發展新方向;五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區域貿易便利化交織發展,石化產品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在此期間,中國石化產業發展面臨幾大挑戰。如產業層次不高,大宗基礎性產品過剩突出;創新體系不完善,創新能力亟待提升;資源約束進一步加大,生產要素成本攀升;安全環保壓力增大,行業形象急需改進等。盡管經濟增長正在調擋,但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石化產業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
未來十年,中國石化產業的創新發展機遇將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中國人口持續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二是城鎮化深入推進,拉動中國內需市場持續優化升級;三是工業化進程加快,為化工產品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四是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農藥、化肥等產業有新的發展空間;五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石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六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為中國石化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