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爭議“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新政

作者: 2013年07月2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新政將影響“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時間國民經濟發展。雖久經論證、反復權衡,能源新政承載的爭議仍未平息。 2010年10月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rdq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新政將影響“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時間國民經濟發展。雖久經論證、反復權衡,能源新政承載的爭議仍未平息。

    2010年10月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開始進入國家決策層視野。在此之前,國內能源研究機構已對此項能源政策進行專題研究。

    時隔兩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和分解機制仍待字閨中。能源領域專家將其稱為“各方博弈時間最長的一次決策”。

    在過去的一年里,能源主管部門多次向地方部門、企業、專家、學者征求意見。在下發給地方的文件中,從“保障能源安全、生態環境保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層面宣貫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總量控制方案仍然難以在各個領域達成共識。在中央與地方、能源專家的座談中,被不少人高調支持,低調談論問題和癥結。而在臺下,地方發改系統負責人叫苦不迭,一些專家也明確表態,投出反對票。

    其實,最大的共識應該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達成。否則,這一能源新政將會異化。

    在經濟發展的慣性下,能源資源消耗規模不斷擴張。一旦國家為地方能耗設限,意味著經濟發展的通路被封堵,地方官員勢必從其他渠道挽回損失。如,在能耗統計數據上做文章,在高層公關上下功夫,在敷衍了事上用心思。

    總結各方觀點,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三點。一是,在歐美發達國家、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沒有先例,我國是否有條件、有必要實施總量控制;二是,實行能耗總量控制束縛地方發展,有計劃經濟之嫌;三是,總量控制缺少能源統計、能源監測、能源考核等技術手段做支撐。

    與能源消耗強度指標不同,能源消費總量是一個絕對指標。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方案已經為地方設定GDP能耗指標,如果再對能源消費總量設定“天花板”,地方經濟發展的空間將被間接限制。這就涉及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央政策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的自主性,行政干預、行政配置資源等種種計劃手段將被放大。

    其外,各省“十二五”經濟發展規模的預期目標均已通過地方人大審議通過,同樣具有法律效應。這種情況下,中央政策服從地方,還是地方向國家妥協,或是雙方打拉鋸戰,最終政策難產?

    一個基本的概念應該清楚,31個地方政府是強勢利益主體,同時也是各轄區內利益主體的代言人,在地方發展權的問題上輕易妥協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我國能源統計核算、監測存在技術難題,影響總量控制政策實施。

    一個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到底有多少?在能源統計上,需要將煤、電、油、氣、新能源等多種能源納入統計范疇。一位能源效率研究專家告訴記者,不同能源熱值不同,同一種能源種類各異,在能源核算上難以精確。國家層面公布統計數據,與地方能源消費量加總存在10%左右的差額。

    能源統計受核算基礎、核算方法、核算意愿、核算能力等諸多因素影響,工作強度大、技術性強。如果缺乏準確的能源統計,那么總量控制政策將演變成為“自娛自樂”的數字游戲。統計報表看起來非常漂亮,實則沒有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能源統計部門需沉下心來研究,省、市、縣以及企業能源統計部門也不例外。

    在能源監測上,除電力可以實時監測、實時計量外,其他能源品種消耗的動態監測均有難度,煤耗監測最為突出。長期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一直維持70%左右的比重,再加上煤種(焦煤、無煙煤、瘦煤等)多樣性、用途廣泛性(一半用于發電,一半非電),煤耗動態監測難度較大。

    鑒于上述種種現狀,建議在能源新政出臺之前,充分與各省政府、企業、專家溝通,在政策的實施上達成一致,增加政策認同程度,謹防上下政令不通。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值避免過于剛性,可以設定一個能耗控制目標值區間。一來,增強政策本身彈性,二來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留存一定空間。

    在能耗總量分解上,應綜合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節能目標等因素,把能耗指標差別化分配給各地區,因地而異。可以考慮引入市場機制,建立能源量指標交易置換制度,實現不同企業、不同地區間配額交易。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