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于近日正式由工信部等幾部門發布。《規劃》提出,到2015年,整個產業的年銷售收入將達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并且,《規劃》提出重點培育5-6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承包商。
中國海洋工程網專家預計,隨著我國海洋戰略的逐步清晰,未來我國海工裝備千億的巨大市場空間也日益明朗,整個海工產業正在步入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時代。
細化四方面發展目標
去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下發《關于印發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戰略(2011-2020)的通知》,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此次發布的《規劃》,細化了四方面發展目標。
一是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根據《規劃》,到2015年,海工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到2020年,年銷售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
二是形成若干產業集聚區和大型骨干企業集團。重點打造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3個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5-6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承包商。三是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四是關鍵系統和設備的制造能力明顯增強。2015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的配套率達到30%以上,2020年達到50%以上。
拓寬相關企業融資渠道
為促進上述發展目標的實現,《規劃》部署了加快提升產業規模等主要任務,包括支持企業利用現有修造船設施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加大企業兼并重組力度等。《規劃》還提出,將從積極培育裝備市場、規范和引導社會投入、完善財稅和金融支持政策、加大科研開發支持力度、推動建立產業聯盟、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積極推進《規劃》目標實現。
《規劃》強調,新建大型海洋工程裝備專用基礎設施項目需報國家核準;支持保險機構建立保險機制,為用戶采用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設備提供保險;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有效拓寬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融資渠道等。
據悉,工信部還將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資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建立各部門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對此,中國海洋工程網首席分析師易海文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即使在去年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全球海工裝備保有量卻穩步增長。據預測,隨著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海工支持政策的頻發頒發和落實,全球海工裝備制造中心向中國的轉移,未來幾年,中國海工裝備全球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預計到2015年有望達到規劃提出的20%目標。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