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2012年版《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赌夸洝饭舶?9個重大技術裝備領域、260項裝備項目,其中,19個重大技術裝備領域中與能源相關的占據了10個。無論是高效發電設備、大型石油及石化裝備,還是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光伏制造裝備,都體現出了對清潔能源裝備的支持。能源裝備綠色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入選《目錄》的裝備產品均是當前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和企業技術改造所急需、以及與國家發展戰略安全息息相關的重大技術裝備,這些產品大部分已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在短期內具備實現產業化的條件。
《目錄》反映了產品的主要性能指標、技術要求和需突破的關鍵技術。“《目錄》的發布將對企業提升自主創新水平、調整產品結構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同時,《目錄》還將為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運用各種經濟、行政和法規手段支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北京嘉華咨詢顧問公司行業研究員王曉麟對記者表示。
為盡快推進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目錄》在支持產品研發、落實政府采購制度和加快市場應用推廣等方面提出了多項配套政策措施。
據了解,按照慣例,凡列入本《目錄》的產品,可優先列入政府有關科技及產品開發計劃,優先給予產業化融資支持,享受國家關于鼓勵使用首臺(套)政策;產品開發成功后,經認定為國家自主創新產品的,優先納入《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享受政府采購政策支持。
“清潔高效發電設備”作為《目錄》列出的第一個領域,包含核電、大型火電機組、水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4個子項目。水電機組技術主要體現在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和大型抽水蓄能機組兩部分。《目錄》顯示,亟須提高額定功率100萬千瓦及以上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的水輪機及調速器、發電機及勵磁等附屬設備的系統集成設計技術。額定容量30萬千伏安及以上的發電機及勵磁、啟動裝置的發電電動機電磁設計技術、大功率變頻啟動裝置技術等,是抽水蓄能機組需取得突破的關鍵技術之一。
不管是結構調整中對于清潔發電的重視,還是智能電網、農網改造和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中對節能環保的強調,都透露出電力設備未來發展的主線是清潔、綠色、節能。傳統的主變壓器、電容器、開關設備以及互感器和電線電纜制造等設備在智能電網的升級改造中都特別強調自身節能降耗的特性。電力工業的結構調整主要集中在,加大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在總發電裝機中的占比,加大清潔高效發電機組在總機組中的占比,加快清潔發電以及新能源發電技術應用。
在所有的清潔能源當中,風電與光伏發電近幾年最熱,產能急劇擴張,并網問題與成本過高問題始終制約著其在電力市場的大規模推廣。關鍵設備和技術的突破對于這兩類新能源發電的推廣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規定,2.5兆瓦以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及關鍵部件,要求功率曲線保證率和風場平均年可利用率均大于95%,設計壽命大于20年,滿足國家電網接入系統的要求,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包括風機的總體設計技術以及風機葉片、軸承、控制系統研制技術;5兆瓦及以上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及關鍵部件,除上述條件外,還強調了電能質量符合等同IEC 61400-21標準的要求,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包括海上風電安裝技術和專用安裝設備、海上風機的特殊性技術等。
根據《目錄》,光伏硅片切割設備、大容量多晶鑄錠爐、噸級單晶硅鑄錠爐也需突破整機系統集成技術及多線切割設備產業化生產、制造、工藝等關鍵技術,熱場分控技術,定向凝固技術等。此外,燃煤電站煙氣NOX集成控制技術裝備、工業鍋爐脫硝技術裝備等環保設備也在《目錄》支持之內。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曾表示,智能裝備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包括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關鍵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等。它能實現各種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益化、綠色化,帶動裝備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正如業內所言,智能裝備的重要性體現在成為其他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基石,為能源裝備等高精尖領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化生產線等高科技生產控制設備,促進整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就煤機領域而言,國內已成功研發了2500千瓦大型采煤機,能夠完全自主設計和成套生產1400-2500千瓦交流電牽引采煤機,國產化率達80%以上。但令人遺憾的是,像液壓支架的電控系統等核心部件卻沒能完全實現自主化,這主要是因為國內智能裝備制造的落后。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設備協會前任副理事長趙志明認為,未來在石油裝備方面將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鉆井系統、智能測井系統以及智能完井系統。在石油化工方面,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的全廠集中智能生產控制系統(PCS),也將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
此次,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大型石油及石化裝置用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的DSC集散控制系統等入選《目錄》,有望加速改善我國能源裝備核心部件落后于主機發展的現狀。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