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在天津開幕的201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及展覽會上了解到,近兩年來,我國在油氣、化學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為保障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國土資源部在會上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4)》顯示,2013年,我國石油新增探明儲量10.8億噸,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6159.1億立方米,硫鐵礦新增探明儲量7980.8萬噸,磷礦新增探明儲量4.4億噸,柴達木盆地新增液體氯化鉀資源儲量1.2億噸。
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查開發取得重大進展。截至2013年底,全國煤層氣累計鉆井超過1.3萬口,其中2013年新增超過1603口;頁巖氣累計勘探投入超過100億元,鉆井280余口,形成頁巖氣生產能力10億立方米。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4)》同時表明,我國油氣資源勘查開發潛力還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1037億噸,累計探明儲量351億噸,探明率33.8%,處于勘探中期;天然氣地質資源量62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儲量11.4萬億立方米,探明率18.4%,處于勘探早期;煤層氣地質資源量36.8萬億立方米,處于勘探初期。
在201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礦業普查、勘探與開發分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副主任龍寶林介紹說,近兩年,我國部署了在北方突出新區的基礎地質調查,以尋找常規油氣資源遠景區為主,目前已在銀額、突泉、柴達木、祁連山等盆地取得重要新發現;在南方則突出頁巖氣資源調查,以尋找頁巖氣有利目標區為主,目前已在四川、湖南、貴州等地新發現了頁巖氣資源有利目標區。
下一步,我國將重點部署能源資源、緊缺礦產和戰略新興產業礦產調查。其中,油氣資源調查將以頁巖氣為主攻礦種,兼顧煤層氣、油頁巖、油砂。鉀鹽被列為5種緊缺礦產之一,將部署塔里木、柴達木、四川盆地等地的鉀鹽資源調查評價。戰略新興產業礦產方面,將重點圍繞鋰、“三稀”、晶質石墨等礦種開展調查評價,為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資源基礎。
圖為展覽會上,江西耐普礦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型礦產設備及橡膠配件吸引參觀者駐足觀看。 (本報記者 曲照貴 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