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狂飆中“風光無限”,生物質能卻由熱至冷。令市場驚訝是,“十二五”的盤子,卻給出了頗為意外的增量。是什么在驅動這一加速度?
作為國家能源局5年內力推項目,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幾十億財政資金,或為撬動發力。或許,決策部門想扭轉風電、光伏盛宴下的只會“制造”的形象,真正啟動綠色能源的使用端。而生物質能恰為重使用,輕設備制造。
但當投資拉動已成為地方政府追認政績的慣性,重消費環節的生物質能能否逃離十一五“虎頭蛇尾”的命運,還待解。
各種跡象表明,國家“十二五”生物質能的發展將進入加速階段。
7月9日,在近30年以來首次農村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公布了“十二五”生物質能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1300萬千瓦、集中供氣達到300萬戶、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150萬噸。
“實現上述發展指標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是'十二五'期間,國家要興建的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員秦世平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家已經公布了首批108個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名單。
秦世平分析,根據國家對綠色能源示范縣的補貼范圍,中央財政對生物質能的發展將有47.5億元的補貼力度,“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將大大刺激生物質能的發展。”
“十一五”生物質能指標未完成
記者了解到,在各種可再生能源當中,生物質能的發展并不理想,它是“十一五”期間唯一沒有如期實現規劃的新能源產業。
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確定的“十一五”生物質能的發展目標為,2010年,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550萬千瓦,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
本報記者綜合發現,截至2010年底,生物質發電裝機約550萬千瓦,沼氣年利用量約130億立方米,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為50萬噸左右,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產量為20萬噸,生物柴油年產量為50萬噸左右。
和風能、太陽能的翻番發展相比,生物質能的上述5個發展目標,結果只實現了2個。其中,沼氣利用量只完成了大約2/3,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只完成了1/2,非糧燃料乙醇則僅完成了既定目標的10%左右。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委會秘書長袁振宏曾公開表示,生物質能在“十一五”期間經歷了一個先熱后冷的過程,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國家的產業扶持支持政策沒有跟上。
“在目前可以看到的未來五年的政策中,國家能源局在未來推的綠色能源示范縣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國能生物發電集團科技部總經理莊會永對本報記者表示,“綠色能源示范縣本來的生物質資源條件較好,其產業化基礎比較好,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其可再生能源需達到一定比例。”
所謂綠色能源示范縣是經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和農業部共同認定、以開發利用綠色能源為主要方式,解決或改善農村生活用能的縣(市)。
“實際上,對農村而言,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生物質能,目前已經入選的綠色能源示范縣都是生物質能基礎比較好的縣份。”秦世平對本報解釋。
示范縣為助力杠桿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對綠色能源示范縣的整體規劃中,2010年建成50個,2015年達到200個,而2020年則要建成500個。
早在去年年底,國家公布了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名單,包括北京延慶、河北張北和江蘇如東等108個縣入選。
4月27日,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根據《暫行辦法》,該補助資金由財政預算安排,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縣級統籌、績效掛鉤”的原則使用管理,中央財政對每個綠色能源縣的補助資金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500萬元。
“盡管《暫行辦法》對綠色能源做了解釋,主要是指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但從實際操作來看補貼主要是針對生物質能。”《暫行辦法》的參與者之一秦世平解釋。
秦世平分析,扣除農村能源服務體系所需補貼的最高5%的資金,每個縣可獲得的對生物質能產業的補貼最高為2375萬元,按照2015年建成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的目標,生物質能產業可獲得的補貼為47.5億元。
二批試點申報時點待定
同時,《暫行辦法》第十條也規定了中央財政補貼下發的程序,即對符合支持條件且有能力達到規定目標的示范縣,中央財政綜合考慮年度建設計劃、項目投資規模以及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等因素,分期分批向省級財政部門下達示范補助資金。
其中,實施方案啟動后撥付1/3;中期評估通過后再撥付1/3;實施方案完成并通過目標考核后再撥付剩余資金。
在中央財政補貼之外,地方也需拿出一定的財政配套?!稌盒修k法》規定,地方配套可采取財政補貼、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補助方式支持示范項目建設,具體補助標準由地方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內容、投資規模、企業自籌資金等因素自行確定。
“有關部門曾經提出,中西部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補助標準不低于中央的30%,但這一標準對很多財政不振的縣城來說,有點高,所以《暫行辦法》對于地方配套的規模沒有給出硬性要求。”一位參與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縣管理辦法座談會的專家對本報記者介紹。
秦世平對本報記者透露,目前已有84個縣上報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實施方案,但只有26個通過專家評審,其余已責令其進行修改,第二批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啟動日期待定。
生物質能發電:小荷才露尖尖角
專家稱原材料供給是關鍵,短期難現規模炒作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而目前業界對生物質能的裝機容量較為確定。有觀點認為,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促使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因此,生物質能發電有望成為新能源產業變局重頭戲。
受此影響,近期生物質能發電相關概念股表現活躍。本周以來生物質能龍頭凱迪電力、盛運股份累計漲幅均超過7%。而昨日盛運股份與富春環保再度逆市上漲逾4%。對此,有關專家昨日在采訪中謹慎表示,生物質能由于規模較小,除凱迪電力以外難以形成規模炒作,而相關上市公司可在生物質能行業形成明確盈利后加以關注。
凱迪電力是“唯一”公司?
事實上,相比太陽能與核電,生物質能發電一直以來受關注程度相對較低。A股市場上,目前較明確的生物質能發電企業也僅凱迪電力一家。而截至昨日發稿,凱迪電力董辦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資料顯示,2010年中期,凱迪電力投資南陵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廠項目等7個生物質能發電項目。之后,公司一直在加快生物質能發電廠的建設步伐。而今年一季度,凱迪電力已經有23家生物質電廠。而7月29日凱迪電力披露的中報顯示,公司生物質能發電收入達到1.22億元,同比增長289.33%,主營收入占比為8.89%。而2010年末,凱迪電力的生物質能發電僅為9376.92萬元,主營收入占比為2.97%。
“從報表來看,公司生物質能的發電業務在不斷上漲。”湘財證券電力公共事業分析師朱程輝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凱迪電力在生物質能發電上的業務應該還會有增長,因為目前公司這塊業務的收入僅僅包含了4個發電廠,而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有23個發電廠。如此,未來生物質能發電對公司的業績貢獻還有提振作用。”
朱程輝告訴記者,現在政策給予生物質能發電售價為0.75元/度,而凱迪電力該項業務的毛利率為20%,這意味著公司生物質能發電的成本在0.6元/度。而在生物質能發電的總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
此外,天相投資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車璽則認為,凱迪電力的生物質能發電業務發展穩定,預計到今年底將有11個并網發電,其余電廠也將在2012年建成。同時,由于生物質能發電及生物質燃料目前仍處在政策引導扶持期,預計未來3至5年內,相關扶持政策將逐步明確細化,因此凱迪電力將享受不錯的政策扶持。
多家公司相繼介入
單看凱迪電力一家生物質能發電的盈利情況或許還不錯,那么,整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的情況也如此嗎?
朱程輝表示,實際上對于生物質能發電企業來說,其中并沒有較高端的技術,因此進入的技術門檻并不算高,但關鍵是秸稈這一原材料目前出現了供需不均的情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生物質能發電受到政策扶持,因此許多企業競相進入該行業,并且為節約成本,企業選址點均在秸稈產地較多的村鎮。如此,便形成了一個村鎮產秸稈,多家企業需求的局面。如此,中間商將秸稈價格提高,使秸稈的收購成本上漲,顯然會影響行業的業績。
據了解,以稻殼燃料為例,凱迪電力目前實現盈利的成本紅線是400元/噸的收購價格,然而這個紅線在2009年大打“價格戰”時幾被觸及;當時稻殼收購價一度上探到380元/噸。如今采用超高壓流化床技術,電廠盈利的紅線可能上調到600元/噸,電廠盈利空間也將水漲船高。
“秸稈的收購成本對生物質能發電企業具有較大的影響。從我們了解到凱迪電力收購秸稈的情況來看,公司披露的信息是240元/噸,但實際上收購價格高于這一價格。這說明秸稈的收購行情已經看漲。”朱程輝說。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進入生物質能發電的上市公司韶能股份,在進入該行業時就準備了相當的生物質能發電原料。據韶能股份公告稱,公司已經與12家林場、5家木材加工廠及一些中間商簽訂了生物質燃料供購合作意向書,年供應量達51萬噸,燃料的持續、穩定供應得到了充分保障。由此來看,生物質燃料的供給,成為生物質能發電企業盈利持續增長的重要砝碼。
規模小炒作難度大
浙商證券行業研究員施震隕則謹慎表示,作為新能源中的一個分支,生物質能占比較小。相應的,生物質能發展在相關公司中的業務收入比重也不大。A股中,比較明確與生物質能有關的上市公司有凱迪電力、韶能股份和中糧生化。另外,燃控科技等公司則有相關的設備生產。因此生物質能“概念”本身有炒作之嫌。
“整體而言,生物質能標的數量少,市場規模小,概念題材性強。從投機的角度,適合游資炒作,從投資的角度,還遠沒有到時點。”施震隕表示,在新能源整體沒有明晰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的政府補貼前,生物質能將表現為階段性的震蕩行情,而非趨勢性的機會。
而平安證券行業研究員黃亭懿指出,生物質能概念股除了凱迪電力之外,主要包括生物質能上游資源(原材料)上市公司、生物質能設備上市公司和生物質能運營上市公司。個股主要涵蓋萬向德農、榮華實業、中糧生化、ST國發、北大荒、ST甘化、華資實業、海南椰島、華光股份、華電國際、韶能股份等。在生物質能行業盈利明確之后,以上公司都可進行重點關注。
新能源重點鎖定四大產業 生物質能獨領風騷
生物質能發電具有成本低等優勢,將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大重點 記者日前獲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出臺腳步臨近。新能源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發展重點鎖定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四大產業。其中,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基本確定,即未來5年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和1300萬千瓦。從規劃目標來看,生物質能“風頭”已經蓋過光伏。
有關專家指出,與光伏相比,生物質發電更具成本優勢,這是導致其風頭正勁的重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推算,130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意味著要增加500-700個生物質能發電廠,一年要建成100多家生物質能電廠。
“受日本核事故影響,核電發展的安全性更受重視,由此可能會影響其發展的速度。”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分析指出,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日前在我國首次農村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要通過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項目、推廣應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穩步發展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積極推進生物質氣化工程。
據透露,除了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1300萬千瓦外,還要集中供氣達到300萬戶、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150萬噸。專家預計,到2015年各類生物質利用量至少超過4000萬噸標準煤。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都非??粗?,也在提供各種支持。”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不久前廣東省發改委就下發通知,專門調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貸款需求情況。其目的就是采用貸款承諾、擔保、貼息等辦法,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
記者了解到,為了全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相關部門已經確定了一些重大行動和重要支持政策。其中,目前國家發改委正組織編制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計劃出臺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工作方案,并有意推進大型自動化秸稈收集機械研發與推廣,以求為生物質能發展鋪平道路。此外,有關部門還將推進燃氣內燃發電機組等關鍵設備的研發,以及大型生物質氣化與凈化成套設備等產業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李元普認為,除上述措施外,還要加強生物能源植物原料的育種與產業化。
正是看到生物質能發展的巨大潛能,近年來湖北、山東等地方政府,以及凱迪電力、中糧生化等上市公司,紛紛集中優勢資源,加大對生物質能產業的投入。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