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2011中國海洋油氣鉆采與工程裝備高峰論壇”上,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設備協會前任副理事長趙志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裝備“十二五”規劃》的三稿已完成,預計年內發布,其中將涉及數字油田與智能石化裝備。
“規劃目前仍在征求意見,三稿已經過了。”趙志明表示,這份規劃將對發展數字油田與智能石化裝備提出具體的目標,并通過金融、稅收、財政予以扶持。此外,在相關企業的研發投入上也將提供幫助。
發展數字油田
“今后幾年,石化工業智能制造技術的重點將是檢測技術的數字化、控制技術的智能化、生產過程控制與經營管理一體化,以及企業內部與外部供應鏈管理優化的一體化。”趙志明說。
在他看來,數字油田是油田信息化的高級階段,是油田信息化達到網絡化、數字化、模型化和科學化的全新標志,是信息技術和勘探開發技術的融合。
“油田勘探開發是高度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在現階段,離開以高強度計算和海量信息存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支持,人們就不能找到油氣,即使找到了也不能有效地開發。”趙志明說。
據他介紹,油田作業區一般都遠離城市,工作環境比較惡劣。通過在現場設備上安裝傳感器等自動化部件,對井站庫生產參數、輸油管線、供水供電管網、油田道路、通信線路等,以及勘探開發各個現場的運行狀態進行遠程監控,既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指揮水平,又能夠有效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減少用工數量,節約生產成本。
在他看來,國內石化企業與國外領先的石化企業相比,還處在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擁有全球化視角和中國化創新,積極開發如數字油田、供應鏈一體化、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智能化引領石化裝備發展
趙志明指出,未來在石油裝備方面將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鉆井系統、智能測井系統以及智能完井系統。在石油化工方面,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的全廠集中智能生產控制系統(PCS),也將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
他最后表示,為了適應“十二五”期間高端裝備制造、智能裝備制造發展趨勢,海洋工程將向深水、大型化、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十二五”我國石化裝備產業發展目標是通過發展高端設備、推進大型成套設備國產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帶動石化裝備產業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
“我們公司已經在為智能裝備做相應準備。”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首席技術官騰瑤昨天也在接受本報記者表示,中集集團已經成立一家中集智能的子公司,合作研發高低壓配電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此外還在規劃動力定位系統。未來的目標是逐漸進入智能集成設計領域。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