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化工礦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作者: 2013年07月2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化工礦產包含磷、硫、鉀、硼、重晶石、螢石等二十余種礦產資源,是化肥及相關化工行業的主要礦物原料,具有基礎原料工業和支農工業的雙重屬性,特別是磷、硫、鉀礦作為制取磷肥、鉀肥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

    化工礦產包含磷、硫、鉀、硼、重晶石、螢石等二十余種礦產資源,是化肥及相關化工行業的主要礦物原料,具有基礎原料工業和支農工業的雙重屬性,特別是磷、硫、鉀礦作為制取磷肥、鉀肥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化學礦業發展迅速,已建立了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完整的開發體系。我國磷礦、重晶石、螢石、芒硝產量列世界第一,除鉀、硫資源外,基本保證了我國化肥工業和化工生產的需要,為促進農業生產,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相關化工行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十一五”期間化學礦業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地質找礦取得成績,資源保障程度有所提高


  “十一五”期間,化工地質勘查單位和化工礦山企業加強了地質研究和地質勘查工作, 2006年1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地質工作決定”中明確了鉀鹽是國家急缺的重要礦產,2006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將磷、硫、鉀、硼、螢石、重晶石等列為全國25種重要礦產。國土資源大調查實施了“優質化工非金屬資源評價”。根據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化工礦產成礦規律和成礦條件,以揚子化工礦產評價區、新疆天山化工礦產評價區和華北準地臺北緣化工礦產評價區三大化工礦產成礦區帶為基礎,全面開展評價工作。重點調查評價了揚子地區磷礦資源、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緣內生磷礦資源、華北地臺北緣內生磷礦資源、華北地臺北緣硫鐵礦資源、新疆羅布泊-莎車地區鉀鹽資源、內蒙古騰格里沙漠地區鉀鹽資源、遼寧東部營口地區硼礦資源、浙江西北部螢石礦資源、湘西-黔東南地區重晶石礦資源。按主礦種劃分為21個成礦遠景區分別開展地質工作。通過路線地質調查、槽探、鉆探、坑探以及物化探等地質工作,查明資源遠景,發現了一批具有重要意義及可供普查的礦產地。危機礦山找礦、大型工業礦床周邊和深部找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5~2009年新增查明磷礦資源儲量14.2億噸,新增查明硫鐵礦資源儲量9429萬噸,新增鉀鹽資源儲量(KCl)4407萬噸,新增硼資源儲量2054萬噸,新增螢石資源儲量2078萬噸,新增重晶石資源儲量1007萬噸,主要化工礦種的保障程度有所提高。


  (二)主要化學礦種產量快速增長,基本滿足化肥及相關化工領域的需要


  “十一五”期間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支家惠家政策逐步落實,國家對農業投入增加,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化肥工業的快速發展,對化學礦產品需求增加,帶動了化學礦業的快速發展。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化學礦采選企業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107.3億元,2010年達到280.3億元,增長161.2%。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磷礦生產企業生產磷礦(折P2O530%,下同)3896.0萬噸,2010年產量達到6807.0萬噸,增長74.7%;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硫鐵礦生產企業生產硫鐵礦(折S35%,下同)1189.9萬噸,2010年產量達到1512.9萬噸,增長27.1%;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鉀肥生產企業生產鉀肥(折K2O 100%)208.9萬噸,2010年達到396.8萬噸,增長89.9%。2006年至2010年磷礦石、硫鐵礦、鉀肥產品產量見表1。

表1   2006年-2010年磷礦石、硫鐵礦、鉀肥產量表 (單位:萬噸)

 

 


  (三)主要化學礦山企業數量減少,產業集中度提高


  國家開展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活動以來,我國化工礦山企業數量明顯減少,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磷礦由2007年的414家減少到2009年的339家,3年減少75家,減少18%;大型礦山由2007年的10家增加到17家。硫鐵礦由340家減少到322家;大型礦山增加到7家。


  (四)科技進步支撐化學礦業健康發展,大型骨干化工礦山企業成為行業科技進步的先導


  “十一五”期間化工礦山企業,特別是大型骨干企業加大了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支撐了化學礦業的健康發展。云磷集團攻克膠磷礦選礦難題,建成了年產400萬噸的浮選車間,在建年產450萬噸浮選車間;宜化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重介質選礦取得成功,建成了年產120萬噸的生產車間;開磷集團利用磷石膏和廢渣實現充填采礦;甕福集團利用磷石膏制磚;湖北神農架礦業科技公司中低品位磷礦直接制酸工業試驗成功,實現了我國磷礦資源由開采富礦向利用中低品位礦轉變,提高了磷資源的保證程度;青海鹽湖集團反浮選-冷結晶工藝年產100萬噸氯化鉀項目,羅布泊鉀混鹽制取硫酸鉀年產120萬噸硫酸鉀項目建成投產,提高了我國鉀肥的自給率,特別是青海鹽湖集團溶解開采低品位固體鉀鹽項目的工業試驗獲得成功,以及綜合利用一期、二期的建成和鎂綜合利用項目的開工建設,大大提高了我國鹽湖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提高了我國鉀資源的保障程度。硫鐵礦實行“精料”政策,綜合回收鐵資源和熱資源,企業效益有所提升。首鋼對甕泉溝硼鎂鐵礦的開發利用,提高了我國硼資源的利用水平。


  (五)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取得成果,化工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十一五”期間,化學礦業大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磷礦開發利用方面從開采高品位磷礦向全層開采轉變,大量低品位礦石得到利用;地下開采由空場法向充填法轉變,回采率大幅度提高;磷礦石伴生的氟、碘資源得到回收,綜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硫鐵礦中的鐵資源得到利用。鉀鹽伴生鈉、鎂、鋰資源綜合利用取得進展。
  

  二、存在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資源稟賦差、資源保障程度低


  我國主要化工礦產資源磷、硫資源貧礦多富礦少,難采難選;硼、鉀資源相對匱乏,特別是鉀鹽資源自給率只有30%;螢石、重晶石等我國優勢礦產保障程度下降,可供規劃和建設利用的后備資源產地缺乏。


  (二)勘探投入不足,儲量增加少、程度低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礦產資源過度消耗,加之勘探投入不足,使得化工資源保有儲量減少,儲量在探明資源儲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影響化學礦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化學礦業的發展速度不能完全滿足下游化肥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需要,基礎產業沒有超前發展


  我國化學礦業長期依靠中小企業的產量維持脆弱的供需平衡,礦山建設遠遠滯后于化肥工業的增長速度,化工礦山企業長期超產能開采。

 
  (四)礦權設置不合理,礦山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


  2009年化工礦山企業大型礦山占6.7%,中型礦山占7.7%。主要化工礦山企業磷礦大型礦山企業占3.8%,中型礦山企業僅占15%;硫鐵礦大型礦山企業僅占2.2%,中型企業僅占2.2%;硼礦大型占7.2%,中型占7.2%;重晶石大型僅占1.5%,中型占4%;螢石礦大型僅占0.2%,中型僅占2.7%。化工礦山的“小、多、散”造成化工礦山企業技術進步緩慢,生產裝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


  (五)資源開發過度,資源破壞嚴重,環境保護意識差


  由于部分小型礦山受利益驅動,私挖濫采,采富棄貧,掠奪性開采,亂排亂堆現象普遍,礦山開采秩序混亂,競爭無序,礦石回采率低,資源消耗浪費大,造成礦產資源、環境的破壞。


  (六)礦山采選技術和裝備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大型國有采礦企業和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外20世紀90年代水平;中型采礦企業技術裝備保持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水平;小型采礦企業尤其是鄉鎮和個體礦山企業技術裝備落后,開采方法原始,資源損失率高。我國采礦技術和裝備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再進一步拉大,西方發達國家礦山已實現機械化、智能化、大型化、自動化、數字化開采。在中低品位化學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由于我國大多數化學礦山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沒有建設配套選礦廠,缺乏選礦加工技術和能力,開采出來的大量中低品位礦石未得到選礦回收,資源浪費嚴重,資源集中回收利用力度還不夠。


  (七)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效益差


  目前世界磷深加工的下游產品已達到250余種,而我國僅80余種,磷資源的深度開發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有1/3以上的磷礦伴生和共生有鈾、碘、鐵、鈦、稀土、銦、鍺等多種有益有用元素,由于重視和研究不夠,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低。鹽湖鉀資源共伴產的開發利用和硫鐵礦中的鐵資源的利用也才剛剛起步。


  (八)資源開發的規劃、接替和儲備無序


  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凡是有磷礦資源的地方就有開采礦山,一些地區出現利用資源招商引資,重復、盲目上項目現象嚴重,形成了搶資源、爭資源、炒資源的現象,急功近利,使得國家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方案難以實施,對大礦資源綜合利用、可持續開發、資源儲備構成威脅。

 
  (九)企業稅賦高、經濟效益差,自身發展難


  磷、硫是生產化肥的原料,長期以來一直執行“保本微利”的低價政策,與同際市場相比,同期同質的磷礦石價格僅是同際市場的1/3,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合理的發展地位。近期國家調高磷礦的資源稅和礦產增值稅,加重了企業的稅費負擔,將給磷礦行業的發展和資源保護產生負面影響。
  

  三、化學礦業發展趨勢

  
  (一)化工礦產相關產業產品需求


  1.2010~2020年化肥和硫酸的需求


  根據國民經濟對硫酸需求的預測,到2015年,硫酸產量將達到7500萬噸左右。到2010年底,我國磷肥能力將超過2150萬噸,產量將達到1450萬噸。農業部門對2010~2020年化肥的需求預測見表2。

表2  化學需求預測(單位: 萬噸N    P2O5   K2O)

 

 


  2.2010年我國化肥、硫酸產量、表觀消費量


  根據2010年我國化肥生產和進出口情況,主要化肥品種氮肥、磷肥產量過剩,硫酸基本平衡,鉀肥嚴重短缺。2010年我國化肥、硫酸產量、表觀消費量見表3。

 表3 2010年我國化肥、硫酸產量、表觀消費量表 (單位:萬噸N   P2O5  K2O)

  (二)主要化學礦產品需求分析


  1.磷礦、硫鐵礦2010~2015年需求分析 


  我國主要化學礦產品下游產品磷肥不但要滿足我國農業需要,過剩的產能也需要部分出口。2010年我國磷肥產能將達到2150萬噸,產量達到1450萬噸;2015年產能達到2200萬噸,產量達到1600萬噸;2015年我國硫酸產能將超過8500萬噸,產量將達到7500萬噸。據此預測我國磷礦2010年需求在6700萬噸,2015年要達到7500萬噸;硫鐵礦2010年需求在1600萬噸,2015年達到1800萬噸。


  2.2010年我國主要化學礦產品產量、表觀消費量


  根據我國2010年主要化學礦產品產量和進出口情況,磷礦、硫鐵礦供需基本平衡,鉀鹽嚴重短缺。硫資源的平衡主要靠大量進口硫黃進行補充,這給下游產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2010年我國主要化學礦產品產量、表觀消費量見表4。

表4 2010年我國主要化學礦產品產量、表觀消費量 (單位:折標萬噸)

  (三)未來發展趨勢


  1.我國主要化工礦種受資源限制,未來磷礦基本滿足國內需求,鉀、硫、硼資源長期短缺,螢石、重晶石資源供大于求。


  2.安全高效、綠色礦山建設步伐加快。


  利用多種礦山開采安全技術對礦山危險源進行多種評價和對比分析研究,提高開采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礦山采礦設備向大型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資源開采率和開采強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開采;采用高效、低毒選礦藥劑及高效、低耗的先進選礦設備,加強采礦過程中環境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構建綠色和諧礦業。


  3.未來富礦供應趨緊,中低品位礦開發利用將成主流。


  我國化工礦產資源稟賦差,貧礦多富礦資源少,隨著開采強度提高,富礦資源急劇減少,化工礦產資源開發正逐步從富礦開發轉向中低品位礦。礦產品價格提高與高效選礦技術利用,使得貧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成為可行。中低品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我國轉變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高化學工產資源開發利用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增強資源遠景保障能力,實現化學礦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4.磷礦資源整合成為常態,開發集中度將不斷提高。


  我國磷礦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已引起各個層面的高度重視。今后資源整合將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礦肥、礦化結合為方向,以產業鏈為紐帶,多途徑實現礦山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整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資源集中開發度明顯提高。磷礦資源整合會逐漸向國有大企業集團和優勢企業集中,實行采選加工集中、一體化發展,沒有磷礦資源支撐和優勢的企業將被淘汰和兼并。


  5.硫鐵礦仍是我國主要硫源,但比重逐年減少,硫鐵礦行業采取精料政策,提高鐵資源的回收率。


  我國硫資源利用正從主要利用硫鐵礦中的硫資源向主要利用回收硫轉變,2010年硫鐵礦制酸占總酸量的25%,比2005年的35%下降了10百分點,成為三大原料中比重最少的一種。硫鐵礦企業通過選礦提高礦石品位,在制酸過程中回收鐵資源和熱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6.國內鉀肥能力大幅度增長,境外鉀肥基地建設將取得實效。


  國內正在建設和計劃建設的鉀鹽開發項目將陸續形成產能。境外找鉀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間境外鉀肥基地建設將取得實效。

  
  四、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保障國內需求、建設和諧礦山發展為目標,以提高資源保障程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重點,以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建設綠色礦山為抓手,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循環經濟之路,不斷促進化學礦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資源開發利用與資源保護相結合。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加快轉變增長方式,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二是堅持解決當前問題與著眼長遠發展相結合。標本兼治,按照重點跨越、引領未來的要求,增強發展后勁。


  三是堅持技術改造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加大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力度,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強化技術改造,促進產業技術的系統化和集成化;加強關鍵和前沿技術研發,增強自主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四是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實施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三)總體發展目標


  1.加強化工地質工作,發現和評價一批戰略性化工礦產的大型礦產地,實現化工礦產資源評價的新突破,形成一批新的后備資源基地;摸清我國磷、硫、鉀、硼、螢石、重晶石等戰略礦種、優勢礦種及緊缺礦產資源“家底”;推動行業骨干礦山企業開展深部及外圍資源勘查工作,為國有大中型礦山企業發展提供擴能及接替資源。提交可供利用的主要化工礦產資源儲量磷5億噸,硫鐵礦1億噸,鉀鹽2億噸,硼礦50萬噸,螢石500萬噸,重晶石4.5億噸,提高化工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基本滿足化肥、化工及相關行業對化工礦產資源的需求。


  2.“十二五”期間,化工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以磷、硫、鉀資源為重點,以保障國內需求為目標,2015年磷礦產量達到7500萬噸,硫鐵礦產量達到1800萬噸,鉀鹽產量達到500萬噸,使得磷礦產量滿足國內需求,硫資源自給率超過50%,鉀肥自給率達到40%。


  3.合理調控化工礦產開采規模,通過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推進資源開發整合,使得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不斷優化,集中度提高,到2015年,大中型化工礦山比例達到20%以上。


  4.加強中低品位、共伴生化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總回收率提高5%,在國家政策鼓勵下磷礦入選礦石品位再下降3~5個百分點,選礦產品占比提高10%,高濃度磷復肥使用選礦產品的比例提高到30~40%,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


  5.礦山廢水、廢氣達標排放,固體廢棄物排放減少30%;新建和生產化工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得到全面治理,新建和在建礦山毀損土地全面得到復墾利用,大型骨干化工礦山基本符合綠色礦山條件。


  (四)發展方向與任務


  1.開展化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


  “十二五”期間,化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重點圍繞我國重要成礦遠景區開展化工礦產資源評價工作,主要部署在大興安嶺成礦帶、天山成礦帶、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青藏地區、華北地臺北緣、揚子地區等重要成礦區帶,以磷、鉀、硫、硼、重晶石、螢石等礦種為主,開展化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


  2.引導行業大型骨干企業做好可持續發展資源準備


  引導行業大型骨干企業云南磷化集團以云南環滇池地區、貴州開磷集團以貴州洋水礦區、甕福集團以甕安礦區、中海油大峪口公司以湖北鐘祥礦區、云浮廣業硫鐵礦集團以廣東云硫礦區、新橋礦業公司以安徽新橋硫礦區、青海鹽湖集團以青海察爾汗鹽湖、國投新疆羅布泊以新疆羅布泊鉀鹽礦區,在深部和周邊開展商業性地質工作,尋找可直接擴能或接替的可利用資源,為大型骨干企業可持續發展做好資源準備。


  3.在礦產資源相對集中、資源稟賦和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繼續重點規劃和支持建設化工礦山項目。


  云南磷化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挖潛擴能和新上項目,采選規模達到1500萬噸/年;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增400萬噸產能、采礦能力達到800萬噸/年;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接替礦山建設,采選規模達到530萬噸/年;四川化工天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馬邊礦區新建250萬噸/年采選能力;湖北宜化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增120萬噸/年的采選能力;湖北三寧礦業有限公司新增200萬噸/年采選能力;云浮廣業硫鐵礦集團有限公司達到年產500萬噸的能力,產品主要為高品位硫鐵礦;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固液轉化開采低品位固體鉀鹽新增100萬噸(KCl)/年產能;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新增180萬噸/年產能,達到30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遼寧首鋼硼鐵有限責任公司新建200萬噸/年硼鐵礦采選能力。


  4.積極推廣化工礦山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技術,努力提高重點化工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資源利用率,提高資源效益,降低廢物排放,建設綠色、和諧化學礦業。   


  5.統一部署、支持境外鉀資源開發。


  鉀鹽國外資源豐富、產能嚴重過剩,國內資源短缺、農業需求數量巨大。加強規劃、引導,制定優惠的信貸、外匯、稅收政策,引導國內龍頭和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勘探與科研、設計院多方參與的一體化項目組開展境外資源勘探和開發,推進我國境外鉀資源開發早日取得突破。研究推廣含鉀巖石的農業應用技術,擴大鉀鹽開采規模,提高國內鉀鹽自給率。


  6.優化化工礦產品結構。


  鼓勵化工礦產資源開采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延伸產業鏈,調整產品生產結構,促進單一產品向配套產品、高耗能產品向低耗能產品的轉化,提高資源利用水平。鼓勵對中低品位、共伴生資源和固體廢棄物的利用,促進化學礦業循環經濟建設。


  7.加快化學礦業政策體系建設,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環境政策和行業實際發展水平,適時制定和完善主要化學礦種以最小開采規模、選礦規模、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主要內容的行業準入門檻,規范化學礦業的資源開發利用行為,進而提高化學礦業資源利用的整體水平。

  
  五、政策措施建議

  
  (一)增加對化工礦產資源地質調查和勘查工作的投入


  加強磷、硫、鉀、硼、螢石、重晶石等急需的主要化工礦產資源的地質調查工作,加速境內外鉀鹽等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提高主要化工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確保我國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和糧食安全。


  (二)增加對磷、硫、鉀礦產資源中低品位礦產開發利用技術研究的投入


  國家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資金中重點向中低品位磷礦開發利用、中低品位硫鐵礦開發利用、中低品位固體鉀鹽開發利用傾斜,鼓勵企業開展對磷、硫、鉀資源中低品位礦的開發利用。對企業選礦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硫鐵礦和固液轉化利用低品位鉀鹽礦,國家應在價款處置及稅收上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


  (三)繼續開展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活動,促進化學礦業開發的健康發展


  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是集中解決礦山開發布局不合理,實現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的重要手段,是從源頭有效治理礦業秩序混亂的基礎性工作,是調整礦業結構、促進礦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應繼續開展。加快《礦產資源法》的修訂工作,通過《礦產資源法》的修訂和貫徹執行,整體推進我國礦業開發水平,加快礦業管理體制改革,使礦業開采盡快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四)適當提高主要化工礦產資源最低開采規模和準入門檻,促進化工礦產規模化集約化開采


  制定磷礦、硫鐵礦、鉀鹽、硼礦、重晶石礦產業準入標準,適當提高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準入門檻,促進主要化工礦產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


  (五)加快化工礦產資源循環經濟建設,提高化工礦產資源回收利用水平


  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針對化工礦產資源特點,按照資源效益、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以硫鐵礦制酸燒渣鐵資源的回收利用及硫鐵礦制酸過程中余熱利用、中低品位磷資源的利用和磷伴生資源回收、中低品位磷礦直接制酸、鹽湖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含鉀巖石的農業應用技術、磷礦石制磷銨產生的磷石膏的利用為重點,加快化工礦產資源循環經濟建設。積極推廣先進的化工礦產資源采選技術和先進工藝,不斷降低原礦入選品位,制定鼓勵企業利用中低品位資源和綜合利用共伴資源的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化工礦產資源回收利用率。


  (六)降低磷、硫、鉀支農礦產品資源稅、磷礦石出口關稅,提高支農礦產品效益,落實國家支農惠政策;對磷資源稅實行級差征收,在政策上鼓勵企業利用中低品位磷礦資源


  (七)加強規劃和引導,制定優惠的信貸、外匯、稅收政策,統一部署、積極穩妥的推進境外鉀資源開發


  (八)在保障國內化肥需求的前提下,應適當放開對化肥的管理,逐步取消現行優惠政策,增加給農民的直補,促進企業走市場化的道路


  (九)建立磷、螢石、重晶石礦產地儲備機制


  以磷、螢石、重晶石為主要礦種,以整裝大、中型礦區(床)為對象,以新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為重點,建立重要化工礦產地儲備機制。國家主導,企業聯合,加快重要礦產地的探礦權整合。落實礦產資源儲備地保護政策,通過多渠道投入,加大對礦產資源儲備地的保護,管理和經濟補償力度。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