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世貿組織貿易糾紛仲裁委員會7月5號裁決,中國對鋁土、焦炭、螢石、鎂、錳、矽鐵、矽化碳、黃磷和鋅等9種工業原材料施加出口配額和出口關稅等限制措施違背了中國的入世承諾。世貿要求中國修改政策規定,履行世貿成員國的責任。
這9種原材料是鋼鐵、鋁和化工產業的關鍵原材料,中國是這些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同稀土限制措施一樣,中國為這些原材料制訂了出口限制措施,引發其他原料進口國的抗議。2009年,美國、歐盟和墨西哥就此向世貿組織提出了申訴。
中國辯護稱,施加限制是因為這些是不可再生原材料,世貿允許保護,而且這有利于保護公民的健康。委員會認為,這些理由不能成立,因為中國未能證明對這些原材料的國內生產與消費施加了同樣的限制,而且中國未能證明限制措施可以在近期或不遠的將來降低環境污染。
根據規則,中國可以進行上訴。國際礦業研究機構Industrial Minerals研究員尼古拉托普洛斯(Vasili Nicoletopoulos)說,如果上訴被駁回,美國等國就能夠對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提出同樣的申訴。他說:“這取決于中方的上訴。如果勝訴,就會有困難。如果上訴被駁回,就為第二波行動打開了大門,這很可能包括稀土。”
美國貿易代表處同日發表聲明,稱贊世貿5號裁決“是美國和世界各國制造業與勞工的重大勝利。”貿易代表柯克批評中國的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犧牲其他國家用戶的利益,為中國下游產業提供了實質性的競爭優勢”,“對全球市場的供應鏈造成了嚴重而有害的影響。”
柯克強調,全球貿易體系的根本原則,是所有世貿組織成員,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平等的原材料供應來發展并取得繁榮。
美國與歐盟向世貿申訴時指出,中國限制工業原材料出口,造成了原材料供應短缺,抬高了國際市場價格,中國國內制造業卻能享有廉價的原材料供應。
世貿委員會還裁定,中國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的某些方面因限制原材料出口而觸犯了世貿規則。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