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工貿部承認,西方制裁不僅威脅到大陸架的油氣開采,而且影響到傳統油田,從中期看,采油量有降低的風險。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對西方設備的依賴度在80%以上,俄工貿部認為,目前中國供應商可以拯救石油業。
據《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10月17日報道,工貿部起草了一份實施石油行業進口替代措施的文件,10月14日已提交給政府。表面上,歐美禁止向俄羅斯出口的只是用于北極和深海油氣田及頁巖油開采的設備,但實際上制裁措施也威脅到了傳統油田。
短期看制裁的影響不大,但由于必須更新和修理設備,還要鉆探新油井,一些油田產量下降的風險不斷增加。
報道稱,盡管俄羅斯有200多家企業生產油氣開采設備,但本國產品完全替代進口產品在2018年-2020年前無法實現。現在只能在其他沒有參與對俄制裁的國家中尋找設備供應商。工貿部的文件提到了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度和拉美國家。
俄中機電商會俄方理事長謝爾蓋·薩納科耶夫指出,中國向俄出口小批量的移動和固定鉆井設備有好幾年了。同時西方設備70%-80%的部件(屬于硬件)也是在中國生產的,只有20%(屬于軟件)是西方自己生產的。
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已經在與新供應商談判。13日俄羅斯石油與中石油討論了在采油服務、提供設備等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俄羅斯廠家擔心,石油公司轉向東方會妨礙俄企的發展。它們認為對石油公司來說,與中國公司合作是最簡單的,但從中長期看,這會產生新的進口依賴風險。
中國設備的價格比西方便宜很多,但質量也差得多。
俄業內人士對《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說,油氣設備一定要立足于在國內生產,因為第一,這是戰略性行業,第二,要在國內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并獲得稅收。但今后一段時期沒有亞洲國家的幫助不行,俄企還無法生產所有復雜設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