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指出,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業內人士認為,氯減行業很可能在被調控之列,如果取消出口退稅甚至加征出口關稅,無疑會在使行業短期內遭遇“陣痛”。但長期看,行業內高成本高耗能的企業將加速淘汰出局,產業格局將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氯減協會權威人士對記者表示,協會將努力與國家發改委積極溝通,爭取不要加征重出口關稅。
短期沖擊難免
產能嚴重過剩導致我國氯堿行業負重前行,開工率不高和惡性競爭成為行業內較為普遍的現象。在看到國務院的相關政策時,中國化工網分析師李煒說:“氯減行業利潤很微薄,而且需要依賴外銷消化過剩的產能,如果出口之路堵死,國內市場壓力加大必然導致更激烈的競爭和企業被淘汰。”
據中國氯減行業協會信息開發部主任張培超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PVC產量為604萬噸,出口20萬噸;燒堿產量為1235萬噸,出口91萬噸。相比之下,如果出口收緊,燒堿產品由于出口占比較多,受到的沖擊會更大。張培超表示,由于供給遠大于需求,已經陸續有生產裝置在退出氯減行業,如果出口收緊,這一進程必然會加速。
上半年,由于日本地震減少了國際市場燒堿的供應,中國出口燒堿增多導致行業景氣短暫回升,而日本產能的恢復再加上可能收緊的出口政策,無疑將對行業造成雙重打擊。據了解,PVC產品目前仍享受13%的出口退稅,而燒堿沒有退稅,兩種產品都沒有出口關稅。
仍在加碼投資
奇怪的是,在行業內部競爭加劇,外部政策壓力不斷加碼的情況下,依然有企業在加碼投資。
此前不久,湖北宜化公告稱,子公司青海宜化年產30萬噸PVC(聚氯乙烯)項目于日前開車投產;此外,為推進新疆宜化40萬噸合成氨、60萬噸尿素項目的實施,公司籌資5.5億元對新疆宜化進行了增資。幾年間,湖北宜化先后在內蒙、青海、新疆等地建設尿素、PVC生產基地
分析人士認為,部分公司向中西部具有上游資源和低成本地區發展,是為了降低成本、贏取競爭的砝碼。煤炭是一體化電石法PVC企業最重要的原材料,一方面利用動力煤發電生產高耗能的電石,另一方面利用焦炭作為生產電石的原材料,可以說掌握了煤炭資源才掌握了未來氯堿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東興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坐擁147億噸煤炭資源的中泰化計劃利用新疆優勢的煤電資源,打造國內氯堿的大航母,“十二五”末形成300萬噸PVC產能、240萬噸燒堿產能及配套的電石和電力供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