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黃島新區:推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打造海洋經濟升級版

作者: 2014年09月28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基地,北方最大液化天然氣接收基地,先進制造業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位于山東半島東部的黃島新區,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地區中間地帶,是亞歐大陸橋東部的重要端點

黃島新區城市面貌

  ①前灣港   

    ②國內首艘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從黃島新區起航

    ③新區城市公園一瞥

    陳士春攝 

    ④黃島新區高校云集

    陳士春攝 

    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基地,北方最大液化天然氣接收基地,先進制造業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位于山東半島東部的黃島新區,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地區中間地帶,是亞歐大陸橋東部的重要端點,宛如一條凌空探海的巨龍,引領著區域藍色經濟的發展。

    獲批國家級新區,黃島新區再次匯聚世界目光!

    這里區位地緣優勢明顯——作為國家批復的第9個國家級新區,不僅具有輻射內陸、聯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海洋戰略實施優勢,還擁有世界第七、全國五大貿易口岸之一的前灣港和董家口港,擁有2096平方公里的廣闊腹地和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借助青島地區海洋科技和人才優勢,正加快推動與海洋產業雙向反饋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這里產業基礎底蘊深厚——隨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新區已初步形成“兩港雙翼、東重西新”海洋產業發展格局,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2266億元,經濟總量位列全國新區前三,海洋經濟比重達21%,占全市海洋增加值的37.5%,深厚的產業底蘊、成熟的產業布局,為海洋戰略實施提供了優良條件。

    這里科技創新勢頭強勁——在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下,新區科技投入首次突破1億元,科技創新整體效能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被認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3年,全區企業爭取863、973等科技立項102個,資金1.05億元,高新企業數量128家,高新產值1998億元,占全市的35%。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隨著第9個國家級新區的批復,黃島新區以“科技創新”引領“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發力“海洋科技研發、海洋技術應用、海洋產業升級”等領域,踏上了“率先藍色跨越”的新征程!

    瞄準“國字頭”、“海字號”,提升海洋科研能級

    肩負“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在這片土地上再創奇跡?圍繞海洋科考、海洋工程、深海油氣開發等領域,深化務實合作,一批“國字頭”、“海字號”科研機構在黃島新區集聚!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科學考察船專用碼頭——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基地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全部完成,預計2014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專用碼頭長148米,寬20米,兩側均可停靠科學考察船,成為“科學”號的岸基支撐平臺。“科學”號是我國目前最先進、最大的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具備全球航行觀測能力,采用了多項國際先進的船舶技術,被譽為“海上移動實驗室”。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基地是我國第一個海洋科學綜合考察基地和多學科交叉與技術集成的開放型研究中心。該項目的建成,將顯著增強海洋研究所與新區協同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和地方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正在緊張建設中的總投資5.5億元,中國船舶重工七○二所“大型深海裝備試驗檢測基地”項目,占地77畝,建設周期四年,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8000萬元,將為我國深海裝備研發、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和模型試驗及產品實物檢測支持,是深海裝備研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擁有大型深海裝備試驗檢測能力的國家。

    北船重工建立了280多人的研發隊伍,制定并正式發布企業標準5項(其中國家級2項,行業3項),自主開發應用程序軟件78個。批量承建并出口的18萬載重噸散貨船被譽為“中國型散貨船”,主要指標到達國際先進水平;是世界知名的四大救生艇廠家之一。

    新區還積極推進與中國海洋大學的全面合作,探討建立“國家海洋實驗室黃島研究基地”,推進與中科院、中國電科、中船重工等機構的合作,重點推進中國石油大學海洋油氣工程重點實驗室、山東科技大學海島(礁)測繪技術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海藻綜合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基礎研究平臺建設,在海洋生物、海水養殖、海洋地質、海洋藥物、海洋腐蝕與防護等領域,提高平臺能級,再創建一批海洋高端研發機構。

    建設“海上高新區”,加快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科研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新區圍繞打造國家海洋戰略核心支點,著眼于各大功能板塊定位,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思路,不斷加快海洋特色鮮明的高新園區建設,并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總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總投資超過270億元,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海洋特色園區,緊靠膠州灣海底隧道出口和青島港,處于中日韓世界船舶制造業“金三角”中心地帶,是國家商務部、工信部批準的首批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13年,園區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納稅3.38億元,成為國家“海洋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科技研發產業化轉化的重要平臺,一批重量級高新技術海工企業在這里領先全國、走向世界。

    曲軸是船用柴油機的核心部件,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長期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了我國船舶業的發展。青島海西重工“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項目”一舉改變了這一局面。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注冊資本4.2億元,主要建設船用大型柴油機曲軸總裝及精加工生產基地,生產MAN B&W 50-80機曲軸,在國內三大曲軸廠中,產量、技術實力、產品質量、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均排名第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3年實現產值1.3億元,扭轉了“船等機,機等軸”的局面,打破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中海油青島公司現有研發人員312人,制訂并正式發布省部級企業標準2項,自主開發應用程序軟件14個,被收錄國家工法1部、省部級工法2部,其海洋工程模塊和深水油田設施修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齊耀瓦錫蘭船用柴油機攻克了高壓燃燒和燃氣再循環技術,解決了小空間高強度完全燃燒等世界性技術難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武船麥克德莫特海洋工程項目,主要生產建造海上及陸上油氣生產處理模塊、大型綜合平臺、深吃水立柱式平臺浮體等海洋油氣工程裝備,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成為我國第一個深海海洋工程模塊裝備制造項目,2013年實現產值2800萬元……

    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已累計投入科研經費25億元,聚集了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及各類配套企業100余家,設有各類研發機構17家,其中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技術中心各4家;獲得國家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在各自領域均處于技術領先水平,自主創新碩果累累,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為主的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配套能力較強的大型產業集群。

    新區在探索海洋新型能源產業轉化、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齋堂島水深流闊,具備獨特的海洋能技術試驗條件。“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的成功投放,讓這個小島備受國內外關注,島上居民用上了清潔、穩定的綠色能源,也為“海洋能技術實驗基地”積累了技術經驗。由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所參與的“500千瓦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暨“齋堂島海洋能技術實驗基地”現已開工建設。該基地以海流能裝置為主,輔以風能與太陽能,500千瓦裝機容量包括300千瓦潮流能裝置,以及150千瓦風機與50千瓦太陽能裝置,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海洋能海島獨立供電系統之一,探索海流能、風能、太陽能多能互補與綜合利用新模式,為國內外綜合利用海洋新興清潔能源提供范本。

    新區繼續突出“海西灣產業基地”的制造優勢,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聚集關聯發展,壯大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集群規模。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依托明月海藻生物產業園建設“國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依托古鎮口建設軍民融合海洋創新主題的“國家海洋科技城”。依托董家口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海水淡化基地和海水淡化裝備集成基地。以及打造“現代漁業試驗基地”、“齋堂島海洋能技術試驗基地”等海洋特色園區。

    通過借助戰略載體實現產業地位升級,加快打造海洋科技產業和海洋經濟升級版,“海上高新區”在黃島新區日益發展壯大!

    優化發展“軟環境”,提高海洋科技服務能力

    人才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新區以全球視野、戰略高度,加快藍色高端人才的引進。

    9月的青島光谷軟件園,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隨著“國際海洋人才港”的落戶,這里將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藍色智慧人才特區。“國際海洋人才港”通過建設“海洋人才科技創業基地”和“海洋人才科技服務中心”,緊緊圍繞海洋經濟科學發展,通過人才引育、成果轉化、公共服務等平臺建設,為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優質服務,引導高端人才要素向新區集聚,以高端人才引領海洋產業跨越發展,帶動海洋高技能人才就業創業。

    同時,新區堅持引資、引技、引智并重,加快國家“千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創新領軍型人才和領軍團隊引進,建設院士工作站,完善海洋產業發展咨詢和決策機制,為海洋科技產業發展筑牢智力高地。

    近期,山東科技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這所大學與地方政府共建的科技園,規劃一期占地120畝,建設10萬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納300多家研發機構和企業入園創業發展,是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的延伸基地,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目前,入園創業的研發機構、孵化企業、校企合作企業100余家,形成了海洋科技、機械電子、電子信息、建筑設計、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自動化控制、環保與化工、儀器儀表、職業技能培訓等發展中心。

    新區著眼于海洋科技孵化體系建設,積極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與企業培育基地,充分依托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青島光谷海洋科技城、國家海洋漁業中心和中德生態園德國中心等優良載體,以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體的科技孵化體系為目標,著力推動孵化鏈條上拉下延,引導支持科技孵化聯盟建設,打造模式多樣化、體系網格化、能力專業化、資源國際化的海洋科技孵化體系。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引領科技型中小企業突出重圍?新區推出了“藍色小巨人培育”示范工程,打造國家中小科技企業集聚區。該工程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托底”作用,重點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和市場前景好的初創期科技企業發展,解決由于風險投資體系暫時不成熟造成的初創期企業資金短缺問題,鼓勵支持中小科技企業“新三板”、“創業板”上市,營造適宜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的優良環境,為打造“國家中小科技企業集聚區”奠定基礎。

    從人才引進、創業孵化到發展壯大,新區對于藍色人才、藍色科技企業的“一條龍”式服務,進一步激起了發展活力,各類產業與海洋科技充分融合、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正引領新區走向時代前沿!

    到2016年,建成300萬平方米的海洋科技孵化器,培育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50個,科技創新中介服務機構20個,重點推進總投資2360億元的257個海洋產業項目建設。

    “科技創新”激起了海洋經濟發展新浪潮,點燃了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黃島新區發力建設海洋經濟升級版,奏出了時代發展最強音,向著“海洋強國”的碧海藍天夢想奮力前行!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