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昨天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稱,為貫徹落實《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向各省區市發布《多晶硅行業準入申請報告》,要求對首批準入申請企業的材料進行核實,并于7月15日前將審核結果及材料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知稱,該部將組織專家并委托相關檢測機構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最后以公告形式發布符合準入條件的多晶硅企業名單。行業專家稱,此舉或將促成新一輪行業洗牌。
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年初制定的準入條件更多是一個指導性的文件,現在可能已經有了新的相關技術,此次進行實質操作,更多偏重于環保和能耗方面的規范。
據了解,由于近年國際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的迅速膨脹,處于行業上游的多晶硅價格也加速上漲——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尚處于30美元水平,而2008年時最高價格已經達到500美元/公斤。價格大幅上漲致國內大批多晶硅生產企業大肆投資新建項目,從而導致政府在2009年警告行業出現產能過剩。
因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以及國家環境保護部在今年1月聯合發布《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規定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并對資源條件和能耗等作出嚴格規定。
市場人士認為,這有利于市場資源加速向擁有規模化和技術、成本優勢的大型企業聚集。
“這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對我們這樣的大企業不會有什么影響。”國內多晶硅龍頭企業之一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稱。
“這個政策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引起新一輪行業洗牌是肯定的,因為多晶硅行業已經發展得十分混亂,的確需要規范,”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第明告訴本報,“上游的整合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
邱第明同時表示,由于該政策的基本內容在年初即已披露,行業內企業也已經做好相應準備,未必會造成多晶硅價格的大幅波動。
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對本報表示,盡管以前指導性的文件開始獲得落實,但未必會對行業有太大的沖擊。她認為,相對于國內而言,目前光伏行業面臨的更多威脅和沖擊來自于不斷變化的歐洲市場。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