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集團昨天在官網宣布,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制定的我國首個天然氣領域國際標準《用氧化微庫侖法測定總硫含量》日前經國際標準化組織天然氣技術委員會21個成員國全票通過,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天然氣總硫含量,指天然氣中硫化氫等所有硫化合物的總和。硫化氫是一種無色、易燃、低濃度時有臭雞蛋味的劇毒氣體。含硫天然氣必須經過脫硫凈化,總硫含量控制在國家安全環保強制標準內,才能投入使用。
氧化微庫侖法依據化學燃燒和電化學滴定理論測定天然氣中總硫含量,是我國檢測天然氣中總硫含量的標準方法之一,也是出現分歧時的唯一仲裁方法,由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制定。
2011年6月,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承擔《用氧化微庫侖法測定總硫含量》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科研工作者對轉化率下限、波動范圍等多個重要參數反復比對實驗,提出了既符合國家要求,又適合全球范圍內推廣的國際標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標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顯。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可以突破壁壘,保護國家經濟利益,促進國家經濟建設,提高產品競爭力。
此前,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發布《國外石油科技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稱,油氣易開采時代已結束,油氣產業可持續發展越來越依靠技術創新。2012年,全球油氣領域首次專利申請量達到頂峰,共計2.5807萬件,以中國為優先權的專利申請占54%。中國已成為全球油氣領域技術研發的主力。
《報告》分析,當今世界油氣勘探生產面臨著資源重質化、劣質化,開發條件復雜化及環保要求嚴格化等多重挑戰。在待發現資源中,易開采的常規資源比例逐年縮小,陸上常規資源僅占11%,海上常規資源占4%,而非常規資源占比已超過一半,達52%。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