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儀表的生產廠家在技術文件中都注明了準確度,它應是在試驗室經嚴格的程序標定后確定的,但在現場條件下,大多數流量儀表都難達到這個準確度。
1.1 直管段長度對準確度的影響
對絕大多數流量儀表來說(容積式、科式雖可除外,但口徑未超過0.25m)流速分布對準確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國際、國內行業標準為此都明確規定了流量儀表前應有30D、后有5D的直管段長度(D為管內徑),只有這樣,管內的流速分布才能達到充分發展紊流,具有確定的分布規律,采用在試驗室標定的流量系數,才可保證達到廠家所說的準確度【1】。但實際安裝的現場,從工藝角度出發會有形形色色的各種阻力件(彎頭、閥門、變徑管、歧管??)其出口流速分布也是變化莫測、十分復雜的。從節約場地出發,也不可能安排流量儀表所需的如此長的直管段長度。因此,流量儀表在現場應用中所達到的準確度將遠遠低于廠家提供的數據。
1.2 直管段長度不足長期被忽視
直管段長度不足的問題長期被忽視,其原因在于流量儀表即使在現場直管段長度達不到規程要求所需的長度,仍會有輸出,對一線的儀表工來說,儀表工作似仍“正?!?,只是與必要的準確度相距甚遠。猶如槍沒了準星,仍可射擊,只是子彈打不中靶心。這個問題對以測點速來推算流量的儀表(如雙文丘利、插入式渦街、渦輪、熱式)尤為突出,這類儀表的國標標準ISO07145【2】,規定前直管段應具有(30~50)D的長度,才可能具有±3%的準確度。顯然,在現場是很難滿足的。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