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17日召開的2014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燃料乙醇產業扶持政策將出臺,重點扶持纖維素等非糧燃料乙醇,給予合理的補貼及稅收優惠,推動產業化。作為最有前景的生物質新能源,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出臺和企業投建加速,今年或將開啟纖維素乙醇的“元年”。
知情人士稱,“政策最快9月、10月就將出臺,補貼根據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總盤子調整,配套稅收優惠和一次性投資減免等措施。大方向是取消與人爭糧的糧食燃料乙醇補貼,重點鼓勵的纖維素乙醇補貼或達1200元/噸。”
纖維素乙醇作為二代燃料乙醇的一種,是生物質能中相對新興的產業。去年7月英力士生物公司(INEOSBio)在美國一家工廠使用氣化和發酵技術生產纖維素乙醇,這是第一次商業化生產纖維素乙醇。項目年產2.4萬噸纖維素乙醇和6MW可再生能源電力。
“不過纖維素乙醇在中國僅有五六個示范項目,政府補貼、稅收等政策即將出臺,但扶持力度不如美國,以及沒有像美國一樣RINs出售的商業模式,行業發展環境總體不如美國。”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官員康利平如是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袁振宏也認為,全行業存在補貼政策力度和廣度不足,原料供應穩定性無法保證;稅收優惠政策手段不夠豐富;融資渠道不暢;缺少技術標準與產業標準體系等問題,都亟待政府解決。
不過,轉變已經在發生。一個多月前,龍力生物宣布收到國家生物燃料乙醇財政補貼3806萬元,標準為800元/噸,成為首家獲得二代燃料乙醇國家財政扶持企業。據悉,龍力生物、天冠、中糧等五、六家企業開展二代燃料乙醇項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