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武漢石化傳來消息:國產化程度最高的大型乙烯項目——武漢80萬噸/年乙烯裝置通過“周歲”大考,我國大型乙烯國產化取得歷史性突破。一年來,裝置保持連續安全平穩生產,無非計劃停工,乙烯裝置損失率、乙烯能耗等指標達到國內同類裝置先進水平,標志著我國大型乙烯工藝和設備依靠進口的歷史被改寫。
武漢乙烯是首套運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大型乙烯成套工藝技術,也是首次同時實現核心設備乙烯“三機”全部國產的大型乙烯項目,87%的設備國產化率還是國內大型乙烯項目中最高的。
乙烯成套工藝技術是石化產業中技術含量最高、最為復雜的技術之一。本世紀初,80萬噸/年乙烯成套工藝技術攻關在國家科技部立項。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石化的科研人員先后攻克了裂解爐SL-LM、低能耗漸進分離和急冷減黏等關鍵技術,其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成套大型乙烯工藝技術,具有能耗低、操作簡單、產品質量穩定等特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確保這套技術首次應用成功,中國石化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技術工藝包的安全性、可靠性,解決應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武漢乙烯在生產中努力做好優化工作,通過優化原料品質、增加裂解爐稀釋比,使雙烯收率提高1.5%,通過優化調整碳三加氫反應器工藝參數,使丙烯收率每小時提高200千克。
裂解氣壓縮機、乙烯制冷壓縮機、丙烯制冷壓縮機俗稱乙烯“三機”,是乙烯項目的心臟設備,其中任何一機故障停車都可能造成整個乙烯裝置被迫停產。停車一次損失均在千萬元左右,而全裝置停產損失少則數千萬元,多則數億元。此前我國的大型乙烯項目多進口國外成套工藝技術,乙烯“三機”僅一機使用國產設備。
為使乙烯“三機”全部國產化取得成功,中國石化、沈陽鼓風機廠、武漢乙烯分別組成專家團隊,先后解決了裂解氣壓縮機反轉、高壓缸試壓泄漏及軸瓦溫度高、乙烯制冷壓縮機轉子在極冷條件下變形等關鍵技術難題。開工期間,武漢乙烯組織專家團隊,對試車和開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類設備問題進行攻關,開工前共解決乙烯“三機”大小問題200余項。
開工后,武漢乙烯對包括乙烯“三機”在內的13臺關鍵設備進行重點特級維護。今年7月,乙烯裂解氣壓縮機四段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機組結焦震動。武漢乙烯果斷采取注水冷卻措施,穩定了設備狀態。經過努力,武漢乙烯關鍵設備故障率由年初的0.62%。降至6月份的0.09%。,突發故障率由開工初期的18.2%降至6月份的2.7%。乙烯“三機”運行平穩率達98%以上。 (何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