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碩果飄香。8月28日,幾代化工人匯聚在美麗的松花湖畔,參加全國化工學吉化活動25周年、吉化開工建設60周年暨《激情歲月》出版發行座談會。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化工部部長顧秀蓮與原化工部學吉化先進單位的代表等匯聚一堂,共同重溫那段激情歲月和光輝歷程,交流學吉化取得的成功經驗,探討當代的吉化精神、吉化作風、吉化經驗,在“新常態”下對石油和化工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帶動作用,促進行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顧秀蓮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說,吉化作為化工系統首屈一指的特大型企業,改革開放十年間,出經驗出人才,被稱之為化工系統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樣板。1989年5月,化工部做出了全國化工行業進一步學吉化的決定,吉化經驗和化工行業學吉化活動,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她指出,已有60年歷史的吉化,是全面性、綜合性的先進典型,是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的先進典型,創造了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經驗。吉化經驗的最大特點是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是群眾創造的,又被群眾所認可和遵循。它的可貴之處,不在于說得多好聽,而在于從身邊小事做起,幾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的堅守。吉化經驗的實用性、可操作性使其具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她認為,應該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認識吉化經驗這一寶貴財富,在原有基礎上總結、提煉進一步延伸,形成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
當前中國經濟正進入“新常態”, 顧秀蓮希望石油和化工行業牢記習總書記“工業是我們的立國之本”的指示,深化改革,堅定信心,充分認識“新常態”下吉化經驗的現實意義,主動適應“新常態”提出的新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整化解行業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困難。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在致詞中說,25年前,吉化經驗傳遍全國,促進了全國化工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他指出,今天來看吉化五條經驗、四種精神,仍然是那么接地氣、那么感染人、那么有價值。這些都應是具有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必須繼承和吸收的文化精髓和管理經驗。
李潤生強調,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進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十分繁重,越是深化改革,越要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及吉化精神,越是發展,越要堅持這些辦好國有企業的基本經驗。我們的使命,就是要繼承發揚,與時俱進,在發展中不斷創新。也希望吉化繼續發揮優勢,當好排頭兵,傳承好吉化精神、吉化作風、吉化經驗,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戰線上展示吉化的魅力和風采,實現新的跨越。
曾親歷了開展學吉化活動整個過程的原化工部副部長李士忠感慨地表示,當年化工系統學吉化活動,是化工行業面對挑戰、迎接新世紀起飛的重大舉措。這些年看到吉化在兩個文明建設中不斷取得新的業績,令人為之振奮。尤其是現場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呼吁化工行業重溫吉化經驗,再次開展學吉化活動,促進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化工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吉化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孫樹楨說,全國化工學吉化活動,不僅推動了我國經濟戰線的治理整頓和化學工業的改革發展,更使吉化的管理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他表示,吉化將繼續豐富吉化經驗,持之以恒地把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持之以恒地抓基層、打基礎、練內功、提素質,筑牢企業發展根基。同時,將不斷光大吉化精神,始終堅守吉化作風,將其作為引領和激勵全體干部員工提升管理、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不斷以好作風帶出好隊伍,創出新業績。
座談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化工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吉林石化公司舉辦,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工報社社長郝長江主持。
座談會上,反映全國化工學吉化活動的《激情歲月——顧秀蓮與學吉化》一書作者于萬夫即席演講,感動了與會的各位代表。吉化公司老領導焦海坤、李奇生,以及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公司、開磷集團公司、上海華誼集團公司、江蘇黑松林粘合劑廠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交流了學吉化取得的經驗。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