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要求,要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把節水工作貫穿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全過程,采取工程、技術、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強化節水,切實轉變用水方式,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水資源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加之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水資源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為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自2002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牽頭,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和中國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完成了《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下稱《規劃》)編制工作。
國務院近日批復了該《規劃》,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的國家水資源戰略規劃,是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管理的重要依據。
該《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對指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水資源宏觀配置、開發利用、節約保護與科學管理工作,著力解決我國突出的水資源問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兑巹潯芬螅?br />
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120立方米、65立方米,均比2008年降低50%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
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70立方米、40立方米,均比2020年降低40%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基本達標。
國務院明確指出,《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節約保護、統籌兼顧、綜合管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通過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水資源、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