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已久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通過了環保部審核,目前正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層面進行審批。中國證券報記者在“2010國際稀土研討會”上獲悉,該標準將于近期出臺。由于該標準對稀土企業的排放、能耗總量做出了細致的規定,故行業人士透露,在未來2-3年內將有大批稀土冶煉分離企業需要增加對環保設施的投入,行業內這部分的投入將超過10億元。
有2-3年緩沖期
“這個標準不是一公布就必須達標,而是要給企業2-3年的設備安裝緩沖期。”參加會議的一位稀土業內人士透露,前述《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作為國際上第一部針對稀土行業的排放標準,目前已經完成了幾輪行業意見,環保部也已經審核通過,如今就差邁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這一關。
與此前媒體報道的略有不同,標準公布并不是為了一刀攔下違規企業,強令其停產,而是給足現有稀土冶煉分離企業以環保設備升級、改造、安裝的時間。據了解,按照環保部的要求,稀土冶煉分離企業需在標準公布后2-3年內完成環保設施的增設、改造,此后再根據標準的要求對稀土企業進行檢查。行業人士預計,目前稀土全行業為達到這一環保新規所需新增的環保設施投入總量預計超過10億元。
另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相比此前公布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即將公布的稀土環保新規對稀土生產中,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制有所收緊。《征求意見稿》中要求現有企業氨氮排放量不得高于50mg/L,水環境容量較小的特殊地區氨氮排放量則不得高于15mg/L;而即將公布的新規,這兩項指標有可能進一步收窄,最終確定的現有企業氨氮排放量將不得高于15mg/L,水環境容量較小的特殊地區(如太湖區域),氨氮排放量則不得高于5mg/L。
稀土采礦權改革在即
12月28日,商務部最新發布了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額,共計1.44萬噸,同比去年的1.63萬噸降低了11.4%。對此,工信部原材料司原副巡視員王彩鳳表示,出口配額的下行并非政府有意調控所致。她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的稀土行業付出了很多環境代價,現在處于優化調整階段,依據即將發布的稀土環保新規,將有很多現有的稀土生產企業不能達標,未達環保標準,部分企業就將面臨停產,國內的稀土產品產量自然就會下降;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稀土礦山開采秩序很亂,國土部也在開展治理,這些都會限制國內稀土的供應量,加之國內也有很大的市場,出口自然會下降。
據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透露,目前國土部還在研究推進稀土資源采礦權發放的改革措施。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未再發放稀土采礦權證,而正在研究推進的采礦權改革勢必將進一步規范、理順目前散亂的稀土礦產資源開采現狀。未來,我國對稀土的供應亦很有可能從源頭上有所縮減。
另外,備受關注的中國稀土協會的籌備工作已經就緒,目前只待民政部和國務院的批準,負責稀土協會籌備的王彩鳳表示,希望協會能在明年5月1日左右掛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