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動調控的推動下,我國工業經濟有望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實現超預期增速。
約13%,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昨天給出的全年工業經濟增速預期。他強調,年初提出的11%預期目標可以完成。
他是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警惕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沖擊
李毅中透露,下半年突出抓好六項重點難點工作:包括加強工業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加強工業質量品牌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和維護網絡與信息安全。
李毅中說,這六項任務是當前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切入點,是完成“十一五”目標的難點,必須在下半年切實推進。
其中,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方面,李毅中強調,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是解決工業領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將以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行業為重點,分類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
“經濟運行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李毅中說。
然而,鑒于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工信部并沒有一味樂觀。
李毅中給出了四點提醒:一是世界經濟尚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二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加強,而且形式更趨多樣,技術性貿易壁壘、衛生檢驗檢疫等保護手段不斷翻新。一些國家借自主創新、政府采購、人民幣匯率等問題頻頻向我施壓。三是重要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四是危機以后西方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擴大出口”“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發展戰略和思路,重新重視實體經濟,在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網絡等領域搶占國際產業和科技發展制高點,對我國相關產業帶來影響和沖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