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發布了《中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是人均資源匱乏的國家,資源綜合利用是解決可持續發展中合理利用資源和防治污染這兩個核心問題的根本途徑。“ 十二五”(2011-2015)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高廢棄物資源化水平。
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為核心
《大綱》編制堅持了高效、清潔利用原則,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為核心,開發高附加值的綜合利用產品,防止二次污染;堅持技術保障原則,加強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和攻關力度,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相結合,大力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先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還堅持了整體推動、重點突破原則,選擇大宗、稀缺、稀貴資源及對環境影響大的廢棄資源實施重點突破;堅持政策引導原則,摘錄了現行的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和所得稅政策,積極鼓勵各行各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
這位負責人認為,《大綱》將會引導關鍵、共性重點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如鼓勵研發農作物秸稈的生物酶轉化技術,提升農作物秸稈利用水平;還將引導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如稀土冶煉分離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產業化;并將引導成熟的、先進的綜合利用技術與工藝的推廣應用;另外,還會引導推動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還將為各地區、各行業編制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提供技術支撐?!?nbsp;
將推進示范基地建設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 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規劃;制定完善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投融資、價格政策;加大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成果轉化與高技術產業化,用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綜合利用產業升級;并將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 ?nbsp;
“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多個領域重點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為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將推進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提高石油、煤炭等能源礦產的共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重點開展黑色、有色、貴金屬和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共伴生資源的多元利用、梯級利用和高值利用,發展非金屬礦產伴生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
提高廢棄物資源化水平,重點在排放量大、堆存量大、污染嚴重的固體廢棄物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繼續推進粉煤灰、煤矸石、尾礦、脫硫石膏、磷石膏、冶煉廢渣、建筑垃圾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同時,將加強對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及余壓余熱的回收利用。此外,還將推進廢棄電子電器、廢舊輪胎(橡膠)、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舊零部件等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另外,為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將繼續推廣秸稈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工業原料、燃料等;加快推進秸稈等節材代木項目發展。
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已近35%,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已近40%。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規模也不斷擴大。據初步統計,2008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12.3億噸,綜合利用率達64.3%,比2000年提高了12.5個百分點,其中粉煤灰、煤矸石、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分別達67%、55%、85%,基本實現了由“ 以儲為主”向“ 以用為主”的轉變。2008年,我國水泥原料的25%來自大宗固體廢物,利廢墻體材料產量已占新型墻體材料總量的50%,建材工業綜合利用固體廢物達5億多噸。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