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打造中國環保“升級版”

作者: 2014年08月27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是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更是新形勢下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和科學發展先行區域的重要舉措。那么,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作為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唯一以發展環保

  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是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更是新形勢下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和科學發展先行區域的重要舉措。那么,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作為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唯一以發展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如何來推進?有著哪些新舉措?

    “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加快整合發展資源,不斷完善平臺載體,深入推進政產學研合作,全力構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于一體的創新體系,各類優質要素加速集聚,創新創造氛圍日益濃厚,環保產業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持續增強,為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奠定了堅實基礎。”宜興市委常委、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說。

    科技日報記者從環科園科技局了解到,環科園通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已擁有科技部的節能降耗水處理裝備技術創新聯盟、國家質檢總局的環保裝備質量檢驗監督中心、環保部中國東盟環保與技術示范基地等10多個部、省級平臺落戶環科園。同時,園區企業與國內外300多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長期合作關系,其中與哈工大、清華、南大、西交大等15所知名高校建立實質性合作體,吸引錢易等國內外上百名知名環保專家加盟。2014年6月27日,科技部專家組對環科園申報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進行了專項評審。

    政策引領:提升企業群體創新力

    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園區強。這是環科園人早已形成的共識。如何來不斷做強做大企業,做強做大產業,做強做大園區經濟實力,不斷開創統籌發展新局面,建成蘇南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示范區?

    “人才是科學發展第一資源,決定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我們在實施新一輪創新創業創優上,有著良好的‘基因’與傳統。”環科園管委會副主任潘泉華稱。

    記者了解到,宜興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文脈厚重的城市,擁有上萬年的開發史、7000年的制陶史、2200年的建縣史,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文尚教的城市,涌現了26位“兩院”院士,萬名教授和徐悲鴻、吳冠中、吳大羽等一大批書畫界名家,素有“教授之鄉”“院士之鄉”“書畫之鄉”的美譽。

    可以說,宜興人在耕讀文化的浸潤下,創新理念、環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近年來,當高新區進入新一輪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環科園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人才發展與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堅持問題導向,創新解決辦法,著力化解制約,做好人才發展規劃,在人才投入上舍得花錢,有計劃、有步驟地扎實推進人才工作,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智慧,讓科技創新活力倍增,為經濟加快轉型發揮了引領與支撐作用。這是環科園的典型做法之一。

    2011年以來,圍繞加快科技創新,環科園針對企業創新能力薄弱,高層次領軍人才缺乏等制約,為了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人才就是發展后勁”的新發展觀,他們在學習與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做法,結合環科園自身的實際與需求,先后出臺了人才引進、創新載體建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等一系列政策意見,同時,園區投資建設了環保科技大廈、科技孵化園、國際環保展示中心、人才培訓基地、人才公寓、大學科技園等。

    尤其值得一提,環科園堅持把引進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實體支撐能力的重要抓手。目前,環科園已造就了10萬環保產業從業人員,其中環保專業研發人員80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20000多名,專業市場營銷人員近萬名;培育出來73家企業被國家認定為高新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其中建成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3家。

    “通過強化科技人才工作,既完善了區域自主創新體系,又發揮了科技政策的規劃引導作用,營造了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環科園管委會副主任潘泉華深有感觸地說。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環科園還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計劃、“雙百家”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專利、標準、品牌”三位一體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計劃、“六大產學研合作工程”建設推進計劃等,使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得到大提速。

    政策引領,為各類人才成長和施展才干創造了良好環境,充分激發了科技創新創業創優活力。環科園累計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3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0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

    近三年中,環科園130多家企業承擔并實施了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其中有5家企業承擔了國家水專項,13家企業承擔國家863項目,5家企業承擔了國家環境類支撐計劃項目,23家企業承擔了國家中小企業創新資金項目,11家企業承擔了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一批企業在環保技術細分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載體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承載力

    環科園歷經20多年發展,盡管積累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也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先后成為國家科技興貿節能環保創新基地、中國東盟環保技術與產業合作示范基地、國家千人計劃環保產業研究院、中國環保裝備新型化工業化示范基地等。但是,環科園領導始終沒有忘記創新發展中自身的“短腿”,那就是企業創新能力的薄弱、科技領軍人才缺乏、產業層次急需提升。

    如何解決“短腿”?“環保產業是一個技術進步相當快的產業,我們為此加快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利用人文底蘊豐厚的優勢,加強與國內外環保科技界的合作,形成了吸引環保技術創新資源的強大磁場效應。”朱旭峰說。

    近年來,在科學規劃指引下,環科園以“瞄準世界一流、打造中國第一”為發展目標,在科技發展上的脈絡更清晰、思路更寬廣,他們有膽有識地以科技創新作為驅動產業發展的主引擎,通過實施開放合作戰略,矢志不渝地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在環科園內加緊與著名高校院所共建研發平臺。這是環科園在實踐中探索出的一條值得全國借鑒的經驗。

    潘泉華告訴記者,環科園重點建設了環保科技大廈、環保科技研發區、宜興創業園等一批載體,以及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宜興創業園等一批省與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

    特別是近年來環科園內功能完善、服務配套的科技合作平臺建設力度加大、速度加快。環科園首先與著名大學院所共建研發平臺,先后與國內環保領域實力雄厚的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等,在園區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引導先進的環保技術到環科園孵化。

    其次,與國內外其他300多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每年從這些院校轉化科技成果達120多項。良好的產學研平臺,吸引了國內外上百名知名專家、院士的加盟,許多高端環保科研技術與項目在宜興落地開花。

    作為南京大學與地方合作的“第一例”的南京大學宜興環保技術研究院,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全國30多項生產型高污染工業園區廢水綜合治理工程,一舉成為全省產學研合作領域的“領跑者”。

    如今,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已全面具備了“問題檢測—治理診療—中試驗證—工程方案”的全過程技術服務能力,在支撐區域產業發展、驅動產業自主創新、科技智力引領產業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如國家節能降耗水處理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均落戶宜興。北控、中節能、長青控股等國內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已經把宜興作為采購目的地,投資20億元的中節能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已落戶,助推宜興環保產業層次的提升。

    “加快構建國際先進環保技術進入的便捷通道。國際先進環保技術能不能放心進入,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知識產權保護。”潘泉華說。

    為此,環科園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先后與市檢察院聯合成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保護檢察室,與市法院聯手成立知識產權保護巡回法庭等。

    在這些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下,德國、丹麥、芬蘭、荷蘭等8個國家與環科園先后建立了清潔技術對接中心,并設立了專門辦事處和專業商務代表,另有20多個國家在新能源、環保清潔技術等領域與環科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對接,哈工大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還與國際水協會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合作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江華集團等一批企業分別與美國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耶達研發公司聯合成立創新研究院,一批國際知名環保公司多次到宜興洽談合作,促成一批國際先進環保技術落地宜興轉化。

    探索出全省產學研合作的示范案例——“哈宜模式”。這是令環科園人十分自豪的產學研合作重大成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坐落于環科園內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它立足哈工大雄厚的環保科研實力,以“一品、一所、一公司”的專門合作業態,推動研發產業化的一種運作機制。其運作模式是,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正式啟動之時,就成立了有限公司實體進行公司化運作,其中技術團隊占股51%、園區占股49%,形成以哈宜研究院為母體、“哈宜”品牌和專有技術輸出管理為脈絡,通過“一個科研產品+一個研究團隊+一家產業化企業”的方式,催生一批具有成為“單項冠軍”潛質的成長型企業。

    這一模式運營2年來,已孕育出13個單項技術公司,承擔了10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29項工程,簽署的工程項目合同額超過了2億元,打造了一批環保細分領域龍頭、技術冠軍和行業標桿。

    創新無止境。眼下,環科園又啟動了國家環保裝備質量檢驗監督中心、環保物聯網中心、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宜環保聯合大學等一批高端平臺建設,環保論壇會展中心、青梅園環保谷等一批功能性載體正在規劃建設中。

    “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的關鍵在于塑造‘特色’,即形成與區域資源和社會文化等相適應、對促進產業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示范性的發展路徑。我們將把持續不斷培育創新創業主體作為園區永恒的發展主題,在堅持特色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集聚人才、科研等創新要素,形成科研與技術轉化、創新創業與組織相配置的完善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步伐,力爭成為中國環保產業的創新中心。”朱旭峰表示。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創新型特色園 中國環保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