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化學構成注定了它的“高碳性”,煤煙、煤粉、煤灰成了固定詞語,繼而有了煤化工、煉鋼、煉鐵、煤制油等。所謂低碳,是讓有效成分盡量被充分利用。高效利用一度被視為高碳性的“一招制敵”之道。之后呢?最終的落腳點是不是該歸于效率提高帶來的索取量的下降。今年兩會期間,為答復產能過剩提案,全國政協曾專門組織過積極化解產能過剩提案的辦理協商會。絕對過剩還是相對過剩?在發展講求科學的同時,適可而止也是高碳變低碳可考慮的路徑之一。
低碳行動風生水起
“能實現硫化物、氮氧化物、二公式英、重金屬和粉塵五位一體的脫硫脫硝凈化,同時生產出副產品濃硫酸。”8月14日,科技部調研組一行5人到太鋼考察調研,太鋼總經理高祥明介紹,太鋼自主研發的“燒結機煙氣脫硫脫硝制酸”是太鋼投資130多億元,實施140多個節能環保項目的其中之一,此外,太鋼對廢水、廢酸、廢氣、廢渣、余壓余熱進行高效循環利用,建立了全流程的節能減排模式。
潞安集團煤基合成油示范基地正在建設高效率建設、高技術集成、高效能循環、高效益體現,低水、低碳、低能耗、低成本運行的化工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目前,園區已經實現了多聯產、多技術、多循環。利用棄采的高硫煤、焦爐煤氣、高濃度瓦斯聯產出蠟、合成氨、尿素、潤滑油、柴油、硫磺等精細化工產品;利用在氣化、凈化、F-T合成等方面32項專利技術,實現了高端化循環、耦合化節能。
晉煤集團擁有100多項具有世界水平的煤層氣開發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發形成了一整套立體化抽采瓦斯治理工藝體系,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抽采利用企業。把煤礦瓦斯這個殺手變成了清潔能源。
朔州市每年要排放煤矸石4000多萬噸、粉煤灰800萬噸、脫硫石膏120萬噸,歷年堆存粉煤灰達1.8億噸。“廢棄物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通過與國內16所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朔州目前已建成80多家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年處理利用能力達2250萬噸,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10%左右,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這是山西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戰略,砥礪推進低碳發展的幾個典型案例。正在風生水起的山西低碳行動,使天然伴生污染的傳統煤炭產業煥然一新,實現了安全生產,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實現了變廢為寶,實現了產業鏈延伸,實現了高附加值產品,真正實現了低碳發展。
低碳科技要站到世界制高點
山西是資源型省份,以煤炭為主要生產和消費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典型的高碳特征,碳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均在全國處于較高位置。如何改變資源依賴、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提出,要變“煤老大”為“煤科老大”。山西省省長李小鵬提出,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
今年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山西省煤炭產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科技攻關項目指南》。提出了實施重大低碳建設工程,低碳城市建設工程,煤基低碳示范園區建設工程,“氣化山西”重點建設工程四大工程。
為保障各項任務的落實,山西成立了政府一把手為組長的全省創新驅動和低碳發展領導組,把“創新驅動”和“低碳發展”納入全省目標責任考核專項內容。
從高碳型經濟發展模式轉向低碳生態型發展模式,其核心是發展動力的轉型,從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資源開采和投資驅動,轉變為更多的依靠科技進步,從新技術的角度重新認識煤、科學定位煤、深度利用煤。為此,正在建設的山西科技創新城的目標是,中國煤基科技及產業創新高地和國際性低碳技術創新高地。他們提出將借助全球研發網絡,組建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高端研究聯合體,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圍繞煤基前沿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搶占煤炭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為了打造低碳產業高地,山西制定了低碳產業發展目錄,重點發展新能源裝備、新型節能材料、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現代物流、軟件開發和計算機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建設低碳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山西推動晉城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以取得區域發展試驗示范。設立晉城市低碳發展辦公室,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低碳發展規劃,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和碳減排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探索建立固定資產投資碳評估制度,建設煤炭清潔利用、煤層氣高效開發利用等技術研發平臺,實施一批節能低碳示范項目,構建低碳產業體系,積極探索低碳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推行低碳公用設施,倡導低碳生活模式。
“低碳山西”要面向全球
創新需要開放,創新需要交流。山西的創新驅動低碳發展需要世界平臺。山西正在按照高水平、高標準籌辦中國(太原)低碳發展高峰論壇。論壇將面向世界提煉山西大力推進低碳發展的理念和做法。其目標是“博鰲論壇”的規模、檔次、水平和效果。
舉辦低碳高峰論壇就是為了向世界傳導山西致力于低碳發展的聲音和理念,向世界宣傳山西致力于低碳發展的舉措和行動;為了搭建起山西與世界低碳技術交流交易的平臺,借助全球全國的創新資源,大力吸納低碳發展的先進技術和優秀成果;為了讓山西的企業與世界優秀企業接軌、與全國先進企業接軌。
正在全省積極推進的低碳山西行動,已經在煤化工、煤層氣、煤機裝備、煤炭高效循環利用等領域已經研發和儲備了一批關鍵技術,先后開發出了鈷基煤基合成油和鐵基催化劑合成油技術、水煤漿水冷壁煤氣化技術、千萬噸級智能煤炭綜采成套設備、煤層氣井上下聯合抽采技術等一批創新成果和產品,部分成果躋身世界或國內先進行列,夯實了“以煤為基”的科技基礎。
但是,山西距離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炭高效清潔燃燒、煤層氣等領域的科技制高點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奮力前進。比如,山西煤炭企業還沒有一家建成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這與山西煤炭大省地位極不相稱,也是山西實現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亟待彌補的一個“短板”。為此,有專家建議,將山西列為國家低碳試點省、低碳技術創新省,給予低碳發展方面的全方位政策優惠;支持山西設立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促進相關技術和成果在山西落地。支持山西建設國家煤基低碳技術創新基地,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行的改革政策在山西同步實驗。以此打造一個培育和吸引煤基高科技人才和人才團隊的優良環境,根本上解決山西科技人才短缺的問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