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殷玉珍等十多位鄂爾多斯[-0.16%資金研報]人大代表發出緊急呼吁書,希望市政府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和神華集團,停止抽取浩勒報吉水源地地下水。至此,神華煤制油項目過度抽取鄂爾多斯地下水,造成草原生態急劇惡化的現實被曝光。
兩個月后,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噬水之煤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超采地下水和違法排污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與民爭水,導致取水地農牧區生態環境嚴重退化,且項目還利用滲坑違法偷排超標污水。
鄂爾多斯人大常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人大代表提出議案之后,按照法律程序,我們肯定要有反饋,現在這個反饋正在辦理當中。”當地牧民對于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帶來生態問題的反映已有多年,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地區的一位人大代表稱,從2008年開始,我們針對這個項目的生態問題反映過多次,但至今未能得到解決。
那么,鄂爾多斯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等地區的地下水枯竭、水污染問題,是否與神華集團該項目有直接的關系?在《報告》發布后不久,神華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指出,采水并不是當地生態退化的唯一原因,比如說降雨的減少,原因是相當復雜的,很難判斷該項目對當地的生態造成的影響。
昨日(7月25日),針對上述疑問,記者多次致電神華集團相關負責人和新聞發言人,但其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
當地一些水井出現枯竭/
近年來,隨著石油和石油產品市場需求的急劇上升,煤制油項目也在不斷上馬。據了解,煤制油是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一項技術,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間接液化兩種技術路線。不過,無論是哪種技術路線,都面臨著耗水大、能耗高、廢水難處理等問題。
2004年,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開工,該工程規劃分兩期完成,總規模為500萬噸/年。其中,一期總體規模320萬噸/年,二期180萬噸/年。
目前,一期工程尚處于建設之中,但用水量急劇上升。《報告》指出,目前抽水規模已達1440萬噸/年,如果兩期工程全部建設完成,加上300兆瓦配套燃煤電廠機組,建成后取水規模將提高到5363萬噸/年。
如此巨大的水資源消耗,對于水資源并不豐富的鄂爾多斯而言,已經是嚴重的負擔,甚至出現了水資源透支的現象。
《報告》介紹,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抽水工程水井深度均超過300米,總共約22眼深井,每天的取水量約4萬立方米。當地居民原來井深30米以內的生活用水水井大部分已經廢棄,現在的新井井深需要超過100米才能保證穩定的水源供應。
一位浩勒報吉的牧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當地一些水井已經出現枯竭,柳樹基本上已經死完了,很多牧民都吃不上水。
《報告》還提到,神華煤制油廠區周邊的神東礦區,地上和地下水資源已經被破壞殆盡,無水可用。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鄧萍對記者表示:“當地百姓對此是反對態度,從開始打井到現在,百姓一直不支持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
2011年和2013年鄂爾多斯市人大代表就曾兩次提出議案,神華取水工程已造成當地地下水位下降15米、2163眼深井不能正常取水,水澆地無法澆灌,當地458戶農牧民、8萬多頭牲畜飲水困難,農牧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日趨嚴峻。懇請市政府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和神華集團,停止取用浩勒報吉水源地地下水。
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的取水地浩勒報吉居民也曾于2006年向神華煤制油項目部發了求助信。但是,神華集團在鄂爾多斯的煤制油項目并沒有因此而停步。
神華被指滲坑排污兩年/
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除了對當地水資源造成破壞之外,其利用深坑偷排工業廢水的行為也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
《報告》對神華煤制油項目工業廢水量進行估算,預計項目污水總量達到644立方米/小時。
公開資料顯示,神華集團一直在為污水“零排放”而努力,曾投資1600萬美元采用GE水處理技術。但其實際行動似乎與此背道而馳,綠色和平介紹,神華煤制油公司違法向工廠附近沙地偷排工業污水,滲透后很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水體。
通過對排污水的現場抽樣、檢測,綠色和平得出來的結論是,在污水和沉淀物樣本中,發現多達99種已證實有毒有害特性的有機化合物,其中多種物質被認為是致癌物。
鄧萍介紹,綠色和平在當地調查時發現三個排污點,該廠區外西北角的排污點,利用滲坑排放工業污水,至今已有兩年之久;廠區西南角的排污點,經地下暗渠排出,流入附近的沙地,形成了一條幾公里的排污帶;在主產區的東北角,設計了高濃度工業污水蒸發塘,但是,蒸發塘附近依然污水橫流。
那么,為何認定廠區周圍的這些污水和神華煤制油廠有關呢?據參與此次調查的綠色和平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廠區周圍沒有化工廠,且這些受污染的水離廠區很近。
《報告》研究結果表明,在這些非法排污池的淤泥中,長期堆積的化學品、有機污染物,可能成為當地流域和地下水的長期污染物質“儲藏庫”。當出現暴雨或水流較快時,這些沉淀可能被攪動,流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終流入黃河流域水系。
為了有效遏制環境污染事件,近年來,國家對于排污處罰的力度明顯加強。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兩高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私設暗管或者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的”列為“嚴重污染環境”行為。并指出,對于利用滲井、滲坑向地下排污,可以直接定罪。
但是,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律師夏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環保立案操作過程中,需要環保部門向公安部移送證據,但收集證據的工作非常復雜。
實際上,今年1月22日,神華集團旗下位于包頭的煤制烯烴項目就曾因環境問題被環保部叫停。北京市資略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剛認為,如果確定是違法排污行為,根據其嚴重程度,項目有可能被關停。
政府去年開始提供補償/
從2004年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落地至今已有9年,爭議卻從來沒有中斷過,綠色和平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老百姓一直以來對這個項目是持反對態度。
上述當地人大代表稱,這些年來,曾多次向烏審旗政府提出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的生態問題,但回復只有一句“正在研究”。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地區的另一位人大代表催旺(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向鄂爾多斯反映的結果就是,鄂爾多斯政府讓烏審旗政府解決,但問題一直拖延到了現在。”
不過,記者在鄂爾多斯環保局的網站上并沒有找到有關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的一些舉報和調查記錄。
隨后,記者致電鄂爾多斯環保局辦公室,詢問環保局是否收到過當地對于該項目的舉報時,環保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鄂爾多斯市人大代表提交的建議案我們有關注,但是否收到其他形式的舉報,需要查一下。”
那么,鄂爾多斯環保局是否對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進行監督和檢查呢?
該環保局人士稱,“監督、檢查是我們的職責,肯定是有的。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是否存在生態問題,需要問執法部門,即鄂爾多斯環保局監察支隊。”
但是,記者從監察支隊的一位工作人員處得到的回復卻是,接待媒體采訪需要先找宣教中心,但宣教中心剛成立,這邊沒有他們的電話。
雖然當地牧民和一些人大代表并沒有能阻止該項目的發展,但近年來,當地政府已經在著手對牧民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催旺介紹,當地政府從2012年開始,給每位牧民一年8000元的補貼,但其他的都不管。而對于牧民來說,一年8000元錢根本不夠維持生活。
催旺稱,從2005年開始,政府就提出要對當地的牧民進行遷移安置,“但是,一年推一年,直到現在也沒有落實。”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