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從環保部獲悉,《合成氨企業環境守法導則》日前正式印發,涉及全國范圍內的新、改、擴建以及現有的合成氨企業。《導則》涵蓋清潔生產、建設項目環境守法、污染防治及環境應急管理、環境管理制度、企業內部環境管理措施等內容。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該《導則》可稱為合成氨企業環境守法的指南,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各環節的環保工作均可“按圖索驥”。這意味著今后合成氨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有了更規范、更方便的參考依據。
中國化工報記者從合成氨企業了解到,當前合成氨行業面臨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環境守法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重大課題。合成氨企業應遵守普遍適用性的環境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標準及政策等,還應符合行業性的環境管理要求、規范等,還有一些環保相關規定分散在相關技術標準、準入條件、行業政策里。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非常繁多,相互之間又有所交叉,企業完全理解掌握法規內容、遵守法規,缺乏系統指導。
環保部相關人士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該《導則》的守法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21部法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3項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目錄》等13項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至少17項標準和規范。
環保部表示,《導則》不僅梳理了法規標準,還指出了實現環境守法的方法和途徑。制定該《導則》正是為了提高合成氨企業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的能力和水平,使合成氨企業從立項建設到日常管理,都能主動遵守環保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同時,持續改進環境行為,降低環境違法風險,提高合成氨企業的污染防治水平和環境管理能力,最終將推動合成氨企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中國化工報記者發現,《導則》的內容非常豐富全面。從項目建設階段的環境守法,到生產過程的環境管理;從合成氨、尿素、硝酸銨及聯產甲醇等生產工藝及污染源分析,到主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要求;從企業內部環境監督管理體系,到主要環境違法責任等均涵蓋在內。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合成氨企業而言,這相當于一份環境守法的“完全手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