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技術 > 設備知識 > 正文

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程序與方法(二)

作者: 2014年08月15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本文節選自《廢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    大氣環境污染預測    ⑴主要污染物源強變化預測(塵、等排放量的增長預測)   ①通過調查、經驗判斷、估算高架源的污染分擔率與箱模型結合使用。

本文節選自 《廢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

  大氣環境污染預測

  ⑴主要污染物源強變化預測(塵、 等排放量的增長預測)

 

 

 

 

  ①通過調查、經驗判斷、估算高架源的污染分擔率與箱模型結合使用。

  ②將高斯煙流模型與箱模型結合使用分別求高架源及面源的轉換系數。

  此外在 污染預測中還需要考慮顆粒物的沉降問題,這里不再介紹了。

  3.大氣環境功能區劃及環境目標

  ⑴大氣環境功能區劃

  這項工作屬于專項環境功能區劃。所以,大氣環境功能區劃主要是以地區(或城市)的綜合環境功能區劃為依據,根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和當地的氣象特征,將地區(或城市)的大氣環境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列出各功能區應執行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其劃分方法如下:

  ①繪制地區(或城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分布圖,以及大氣環境質量現狀圖;

  ②分析評價主要大氣污染源對地區(或城市)各個網格的影響大小;

  ③預測規劃年本地區(或城市)大氣環境質量變化情況;

  ④以本地區(或城市)的綜合環境功能區劃為依據,劃分大氣環境功能區(宜粗不宜細);

  ⑤根據大氣環境功能區劃的結果,列出各大氣功能區應執行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如表18-2)。

 

  注:凡位于二類區內的工業企業,應執行二級標準;凡位于三類區內的原有居民小區應限制或禁止再擴建,并可執行三級標準,但應設隔離帶。

  ⑵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環境目標

  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環境目標是指確定專項環境規劃的具體環境目標,其方法步驟如下。

  確定指標體系。提出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環境目標,首先要確定恰當的指標體系,主要有三個環節。

  ①參數篩選(分指標的確定)。各項指標既有聯系又有相對獨立性,不能重疊;每項指標都要有代表性、科學性;各項分指標能組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便于管理和實施。

  ②分指標權值的確定。環境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指標體系,確定了污染防治的組成和范圍,而各項分指標的權值確定了污染防治的重點。大氣、水、固體廢物、噪聲,哪一方面的分項指標權值大,它就是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的重點。也就是說,要給對環境質量影響大的主要污染比較大的權值,當然還要考慮投資效益和治理技術是否成熟,以及治理的難易程度等。

  ③分指標的綜合,綜合指標的確定。

  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地區(或城市)對環境污染防治指標體系不做專題研究工作,而是參照國家確定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體系,結合本地區(或城市)的實際情況,邀請有關專家經討論加以確定。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確定指標體系,可供參照的分指標有以下3類:

 

  經過討論確定了分指標及其權值以后,一般采用百分制分項評分,相加求和。當前尚未使用綜合指標表達地區(或城市)的綜合環境質量。

  ⑵確定環境目標在確定指標體系以后,即可提出各項分指標的控制目標。

  ①原則和方法。根據國家的要求和本地區(或城市)的性質功能;從實際出發,既不能超過本地區的技術經濟發展水平,又要滿足人民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基本環境質量;可采用費用效益分析等方法確定最佳控制水平(圖18-4)。

 

  4.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方案

  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方案,要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具體措施,達到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及先進性的統一。一般方法步驟如下。

  ⑴計算主要大氣污染物的削減量

  根據大氣污染預測結果和環境目標允許的最大排放量,計算主要大氣污染物的削減量。

  ①一般方法削減量的計算方法很多,但是必須與大氣污染預測選用方法和模型保持一致。這種思想可表述如下:

  ②運用轉換系數法求削減量轉換系數是指一定污染物的排放強度在某個區域中的環境濃度響應系數,一般情況可用圖18-5描述。

 

  ⑵削減量分配到源

  計算出削減量以后要將其分配落實到源,這項工作可以和按功能區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以及排污申報登記與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結合起來。其原則與方法如下。

  ①必須滿足大氣環境功能區環境目標值的要求。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涵義就是:在保證環境功能區目標值的前提下,所能允許的某種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所以,削減后的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須能滿足大氣環境功能區環境目標值的要求。

  ②合理確定承擔單位。削減量分配后為了便于操作和監督管理,一般將污染源分為3~4類,落實責任、監督管理。一是主要大氣污染源(重點污染源),削減指標分配到每一個源(工業污染源);二是一般工業污染源,按行業分配削減指標;三是生活污染源及街道企業,按區(或街道委員會轄區)分配削減指標;四是交通污染源,可結合交通管理狀況分配削減指標。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大的城市,也可以分成兩類:一是重點污染源,削減指標落實到每一個污染源;二是一般污染源按煙塵控制區分配削減指標。總之,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削減指標的承擔單位。

  ③合理分配削減指標。這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和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結合起來。在污染源調查、排污申報登記等工作的基礎上分配削減指標,既要考慮污染源的排污分擔率和污染分擔率,又要考慮其生產工藝和環保工作現狀、技術經濟發展水平等。

  ⑶提出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

  這是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關鍵環節。各承擔單位分別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地區性宏觀措施相結合,組合優化形成2~3個規劃方案提供地區(或城市)領導決策。

  ①大氣污染防治綜合分析根據地區(或城市)大氣污染現狀及趨勢預測,從整個地區(或城市)的生態特征出發,對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系統綜合分析,確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方向和重點,從而為具體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據(見圖18-6)。

 

  ②確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方向和重點通過對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明確影響大氣質量的主要因素和目前在控制大氣污染方面的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根據加強薄弱環節、控制環境敏感地區的原則,確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方向和重點。例如,我國城市的大氣污染當前主要是煤煙型大氣污染,主要污染物是 ,但因城市的性質和功能不同,污染源的構成不同,環境特征與生態特征不同,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不同,因而各地區(或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方向和重點也不同。如:北方某海濱城市的風景區(面積約17 ),大氣環境質量 均達不到國家規定的一級標準,在風景區內基本上沒有工業污染源,綠化覆蓋率達到50%,人均公共綠地20 ,大氣污染主要是賓館、飯店、居民取暖做飯等生活污染源燃煤造成的。所以,對大氣污染進行防治,應以生活污染源為重點,改變能源結構及供熱方式,建立煙塵控制區,提高除塵效率。同樣是煤煙型污染,南方某工業城市的情況就大不相同,市中心區 可以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 的環境濃度接近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但酸雨污染較為突出,可以劃為較重酸雨區。這個城市的生活污染源氣化率達到80%以上(燃煤少),無大的建材和制酸工業,綠化覆蓋率不高,綠化系統不完善,人均公共綠地不足1 。塵和 的排放量主要來自大的高架源(火力發電廠),其煤耗、 排放量、煙塵排放量分別占市區總量的90%、86%、80%。所以,這個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方向和重點首先是解決酸雨問題,其次是 污染的控制,要在燃煤電廠搞好脫硫,并提高除塵效率;完善綠化系統,城市氣化率保持在90%(或更高)。從上述例子不難看出,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方向和重點進行分析的必要性,這樣做才可以突出重點,提高污染綜合防治投資的效益。

  ③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這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技術措施,也有管理措施;既有合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的高煙囪排放,也有人為的各種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既有集中控制,也有分散的單項治理技術,等等。由于各地區(或城市)的大氣污染特征、條件以及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方向和重點不盡相同,因此,污染防治措施要因地、因時制宜,很難找到適合一切情況的綜合防治措施。這里僅簡單介紹我國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一般性措施。

  1)工業合理布局。工業布局不合理是造成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氣污染源分布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使得城市有限的環境容量過度使用,造成大氣污染;污染源在一小,的區域內過度密集,必然造成局部嚴重污染,并可能導致污染事故的發生。所以,改善工業布局,合理利用大氣環境容量是十分必要的。工業合理布局應該做到: 各地區、各部門要貫徹執行大分散、小集中、多搞小城鎮的方針,現有大城市市區一般不應再建大型工業,必須新建的應放在遠郊區; 在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要以生態理論為指導,工業布局要符合生態要求,如污染型工業不得建在城鎮的上風向和水源上游;城市居民稠密區不準設立有害環境的工廠,已設立的要改造,少數危害嚴重的應搬遷;風景游覽區、自然保護區、重要名勝古跡等環境敏感地區不能設立工廠; 以生態理論為指導,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研究工業各部門之間、各工廠之間的物質流、能量流的運行規律,合理設計“生產地域綜合體”的工業鏈,達到經濟密度大、能耗密度小、污染物排放強度小,使一個地區(或城市)的工業布局真正符合生態規律與經濟規律。

  2)調整工業結構。工業結構是工業系統內部各部門、各行業間的比例關系,它是經濟結構的主體。為了改善生態結構,促進良性循環,。必須調整地區(或城市)的工業結構(包括部門結構、行業結構、產品結構、原料結構、規模結構等)。工業的部門不同、產品不同、規模不同,單位產值(或單位產品)的污染物產生量和性質、種類也不相同。所以,在經濟目標一定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工業結構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一些城市的實踐證明,因地制宜的優化工業結構,可削減排污量10%~30%。

  調整工業結構要以國家的產業政策為依據,并要注意下列原則: 在保證實現本地區(或城市)經濟目標的前提下,力爭資源輸人少、排污量小; 符合本地區(或城市)的性質功能,能體現出區域經濟的特色和優勢; 能滿足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能滿足提高本地區(或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需求; 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調整工業結構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資源等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若干調整工業結構的方案,通過對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綜合分析,優選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能夠協調統一的、綜合效益好的工業結構。通常是提出5~7個都能達到本地區(或城市)經濟發展目標的調整工業結構的方案,然后對各種方案的環境影響(或排污總量)進行預測分析。有條件的地區(或城市)可以借助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優選出可供領導決策的工業結構調整方案。

  3)大力開展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這里所說的綜合利用包括:進入工業生產系統的資源的綜合利用,循環利用、重復利用,資源轉化率的提高,“三廢”資源化等。這對于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控制環境污染是根本性的重要措施。

  在發展工業生產、保護環境的過程中,綜合利用具有戰略意義。從生態方面來看,它是促進人類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循環的重大措施;從發展工業經濟著眼,綜合利用是一項重大越技術經濟政策。現從以下兩方面加以論述。

  從生態方面分析,在“人類—環境”系統中,工業生產過程做為中間環節,聯系著自然環境與人類消費過程(圖18-7),形成一個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人類生態系統,其中人類的工業生產活動起著決定性作用。

  從圖l8-7可以看出,在復雜的人類生態系統中,為了維持人類的基本消費水平,要由環境輸入資源,能源進行工業生產。當消費水平一定時,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率越低,需要由環境中輸入的資源也越多,向環境排放的廢物也越多,而向人類消費過程提供的產品卻越少;反之,開展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的越多,向環境排放的廢物越少,而向人類消費過程提供的產品卻增多。從生態系統的要求來看,在發展生產、提高人類消費水平的過程中,必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產出、少排廢,使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開發強度不超過環境的承載力,生產過程的排污量不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從經濟方面來分析,人類的工業生產過程由自然環境輸入資源,把一部分轉化為社會經濟產品,另一部分做為廢物排放。排放的廢物實質上是未被利用的資源,是資源的流失和浪費(是一種經濟損失)。由圖18-7可以看出,在社會經濟產品總量不變的條件下,資源的流失量與資源的輸入量成正比,與工業凈產值成反比;在由環境輸入工業生產過程的資源總量不變的條件下,資源流失量與資源利用率成反比,資源利用率越高、資源流失量越少(排廢就越少),而社會經濟產品增多、工業凈產值增多。所以,以大量消耗資源粗放經營為特征的經濟增長模式不但排污量大損害環境,而且經濟效益也不好。出路在于大力開展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制定大氣污染工業污染源的廢氣治理措施時,要把開展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作為重點,提出適合本地區(或城市)的實施方案。根據我國的國情,工業污染源的綜合防治,著重點不在于“廢氣”(大氣污染物)產生了再去凈化,而是把重點放在正確處理發展工業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系上,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消除(或減少)污染。開展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推行清潔生產等都是這方面的重大措施。

  4)改善能源結構,積極采取節能措施我國城市煤煙型大氣污染嚴重,污染狀況惡化的趨勢至今未得到控制。主要是能源以煤為主,且能耗大、浪費嚴重。萬元產值綜合能耗1995年與“七五”期間相比雖有所降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汽車尾氣的污染日益突出;溫室氣體 的排放量,在世界上排放 最多的25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的人均排放量雖排在第25位,但排放總量的絕對值卻排在第2位,1995年為30億  (國際能源機構的調查材料)。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的大氣污染問題,必須改善能源結構和大力節能。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

  集中供熱。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由熱源、熱力網和熱用戶組成。根據熱源不同,一般可分為熱電廠集中供熱系統(即選用熱電聯產的供熱系統)和鍋爐房集中供熱系統。在我國燃料構成以煤為主的條件下,為了滿足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節約能源和減輕大氣污染的原則,有條件的城市在進行規劃和建設中,都應積極發展集中供熱和聯片供熱。特別是新建的工業區、居民小區和衛星城鎮,今后不應再搞那種一個單位一個鍋爐房的分散落后的供熱方式。集中供熱比分散供熱可節約煤30%~35%,并便于提高除塵效率和采取脫硫措施,減少塵和 的排放量。

  近些年來,我國北方城市根據節能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大都建設了規模不等的城市集中供熱系統。例如,沈陽市建設的熱電聯產熱力網,為68個企業事業單位和35000戶居民供暖,每年僅采暖期即可節約煤10萬 ,節電80萬度,取代相當于2 的小鍋爐267臺,節省人力1670人,削減煙塵2000 1600

  城市煤氣化煤氣是一種清潔、使用方便的能源。燃料氣化是當前和今后解決煤煙型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氣態燃料凈化方便、燃燒完全,是節約能源和減輕大氣污染的較好的燃料形式,并且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合理,因此應大力發展和普及城市煤氣。

  各類地區(或城市)應把城市煤氣化作為防治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廣開氣源。天然氣、礦井氣、液化石油氣、油制氣、煤制氣(包括煉焦煤氣)和中等熱值以上的工業余氣等,都可作為城市煤氣的氣源。要制定恰當的政策,充分利用現有氣源,加快城市煤氣事業的發展,例如把工業上燒鍋爐和可利用低熱值煤氣的窯爐用氣頂替出來。充分利用液化石油氣作為城市煤氣的氣源也是合理的,1 石油液化氣供應城市居民使用,可以替代7 左右的煤,但作為工業燃料卻只能替代出相當于2.5 的煤。

  普及民用型煤這是解決分散的生活面源的有效措施,是解決小城鎮煤煙型大氣污染的一項切實可行的措施。燒型煤比散燒可節煤20%,減少煙塵排放量50%~60%,加固硫劑可減少 排放量30%~50%。實踐證明,普及民用型煤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積極開發清潔能源在大力節能的同時要積極開發清潔能源。各地區(或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地開發水電、地熱、風能、海洋能,以及充分利用太陽能;核電站也是一種清潔能源;從長遠來看可控熱核反應(核聚變),以及利用仿葉綠體功能的催化劑,光解水獲得氫(燃燒后又變為水),能夠大規模利用并達到商品化,就可以達到徹底消除等造成大氣污染的污染物的目的,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大面積的酸雨污染可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5)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環境管理措施。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要求技術措施與管理措施相結合。所以,環境管理措施也是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重要環節。

  建設城市煙塵控制區煙塵控制區是指以城市街道和行政區為單位劃定的區域內,對各種鍋爐、窯爐、茶爐、營業灶、食堂大灶等排放的煙塵黑度,各種爐窯、工業生產設施的煙塵濃度,進行定量控制,使其達到規定的標準。

  一些城市區域性煙塵管理的經驗證明,防治煙塵污染,三分在治、七分在管理。1987年國務院環委會頒布了《城市煙塵控制區管理辦法》。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以后,在全國推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把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做為大氣污染控制的重要考核指標。定義及計算公式是:

  根據《城市煙塵控制區管理辦法》的要求,對環境保護重點和非采暖期地區的大中城市,煙塵控制區內,各種爐、窯、灶排放的煙氣黑度以排放臺(眼)計算,分別有90%以上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其余部分煙氣黑度必須控制在林格曼三級以下。各種爐窯、工業生產設備排放的煙塵濃度,以排放臺(眼)計算,分別有80%以上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國家考核的城市都執行上述標準。堅持標準、定期監督考核,建設城市煙塵控制區是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按功能區實行總量控制,實施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大氣環境功能區的環境質量主要取決于排入該功能區的大氣污染物總量。總量控制的含義就是為保證大氣環境功能的質量要求(環境目標值),所能允許的某種大氣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例如:上海市中心的居民商業區,由于污染源密度大、能耗密度大,即使爐室及工業生產設施的煙塵排放濃度都達到排放標準,大氣環境質量  (年日均值)仍達不到GB 3095—1996規定的二級標準,煙塵(再加揚塵的作用)的排放總量仍然超過大氣環境容量。所以,按功能區實行總量控制,實施大氣污染排放許可證制度勢在必行。這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如下。

  首先在大氣環境容量研究的基礎上,對大氣環境功能區進行容量分析,確定出 、顆粒物等大氣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其二,大氣污染源進行排污申報登記,并經相應的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核實;其三,由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科學合理地分配總量控制指標;其四,發排污許可證,凡是在當年可達到總量控制指標要求的,發正式排污許可證,需制定治理計劃在2~3年內可達到總量控制指標的發臨時排污許可證;其五,定期監督檢查,對不遵守規定屢次超量排放污染物的,可考慮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直至收回排污許可證。

  其他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主要有:控制汽車排氣污染的管理措施,北京、大連、廣州等城市已有成功的經驗;控制酸雨的新措施——試行征收 排污費。l992年經國務院批準,于1992年9月14日由國家環保局、國家物價局、財政部和國務院經貿辦聯合發出《關于開始征收工業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貴州、廣東二省及重慶、宜賓、南寧、桂林、柳州、宜昌、青島、杭州、長沙等九市作為開征工業燃煤 排污費的試點地區。這項新措施不同于以濃度控制為基礎征收超標排污費措施,而是按排污總量征收排污費。規定一般排放每公斤 收費不超過0.2元,具體收費標準和收費范圍由地方確定。這是一項控制 排放總量的有力措施,有利于促進節能、脫硫和改善能源結構。

  此外,建立對大氣污染物單項治理技術進行環境經濟綜合評價制度,因地制宜地優化篩選單項治理技術,以及堅持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等,都是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

當當網購買網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176664.html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大氣污染 綜合防治規劃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