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技術 > 行業標準 > 正文

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程序與方法(一)

作者: 2014年08月14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制定并認真實施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是在新形勢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改善區域(或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如下。

本文節選自 《廢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

    一、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

  1.目的

  制定并認真實施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是在新形勢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改善區域(或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如下。    ‘

  ⑴貫徹“三同步”方針,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的“三同步”方針,是環境保護工作總的出發點。環境保護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保證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制定環境規劃,同步制定、綜合平衡。把環境目標、污染控制指標、環境工程項目、環境保護投資納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與環境目標責任制聯系起來,才可能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⑵指導大氣污染源治理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所確定的污染控制目標,是大氣污染源治理的依據。經綜合分析、整體優化確定的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方案,對污染源廢氣治理有指導作用。

  ⑶為大氣環境監督管理提供依據包括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在內的環境規劃是對政府決策所做的具體安排。各項環境指標與經濟、社會指標統一由綜合部門下達后,將成為環保部門依法進行環境監督管理的依據。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可以為大氣環境質量管理提供依據。

  2.指導思想

  ⑴以發展經濟為前提,以“三個效益的統一”為歸宿  防治大氣污染是保護大氣資源,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所以,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要以發展經濟為前提,污染防治為經濟建設服務,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⑵以生態理論為指導。自然生態系統、人類生態系統都是客觀存在。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或是否承認,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如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濫砍亂伐森林、大量排放二氧化硫( )、使用氯氟化碳等,都在不斷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而生態系統的運行規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以,人類要認識生態規律,掌握和運用生態規律,改造自然環境,使之更適合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要以生態理論為指導。

  ⑶以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為核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包括兩方面的涵義。一是控制開發強度,使之不超過環境承載力,這是制定環境規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二是節約資源能源,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達到少投入、多產出、少排廢的要求。

  ⑷突出重點,整體優化。制定環境規劃一定要從本區域(本城市)的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制宜,抓住重點環境問題,綜合分析、提出對策。對環境規劃方案要進行科學論證,進行綜合效益  分析、整體優化。

  二、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與宏觀環境規劃

  1.區域宏觀環境規劃

  區域宏觀環境規劃實質上就是“環境與發展規劃”,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其主要內容如下。

  ⑴環境承載力分析

  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的人類活動的閾值。環境承載力可以用人類活動的方向、強度、規模加以反映。如:草場的載畜量;每平方公里可以承載的人口等。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客觀的量,是環境系統的客觀屬性,它具有客觀性、可變性、可控性的特點。環境承載力分析包括下列內容。

  ①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預測規劃期(2000、2010年)對水資源、能源、土地資源及生物資源等的需求;由環境調查評價和相關規劃獲得的數據資料,分析計算各規劃期的資源可供應量,然后分析資源供需平衡中的問題。

  ②環境容量分析。環境容納污染物的能力有一定的界限,這個容納界限通常稱為環境容量。所謂一定的界限,指排污與開發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不能超過區域環境的生態容許極限。通常以區域環境目標值作為衡量的準繩。

  ③環境綜合承載力分析。在上述兩項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環境綜合承載力分析。以 ≤1作為判別式;建立恰當的指標體系,選取發展變量(開發強度)及制約變量(環境承載力),兩組變量要一一對應;然后進行環境綜合承載力定量分析。

  ⑵環境功能區劃

  在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的功能分區、農業區劃、生態適宜度分析、環境區劃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功能區劃,是區域環境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環境功能區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綜合環境功能區劃,二是分項環境功能區劃,如:大氣環境功能區劃、水環境功能區劃、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聲環境功能區劃等。宏觀環境規劃主要進行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共分為6種類型。即:

  ①特殊保護區這類保護區主要包括風景游覽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文教區、特殊保護水域、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等;

  ②一般保護區這類區域主要是城鄉生活居住區、商業區等;

  ③污染控制區這類區域一般指目前環境質量相對較好,需要嚴格控制新污染的工業區(包括鄉鎮工業區),這類地區應逐漸建成清潔工業區;

  ④重點治理區這類區域主要是環境現狀污染嚴重,或是特殊的重污染區(如汞污染區、氟污染區、鎘污染區等),在規劃中需列為重點治理對象;

  ⑤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這類功能區的環境質量要求及環境管理水平根據開發區的功能確定,但應從嚴要求;

  ⑥生態農業區這類功能區的環境質量應從嚴要求。

  ⑶環境目標

  區域環境規劃的環境目標分為3個層次,即:環境總體目標(戰略目標)、環境總量控制目標、具體環境目標。在宏觀環境規劃中主要是確定前兩個層次的環境目標。

  ⑷宏觀環境戰略及協調因子分析

  這是宏觀環境規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經濟與環境協調度分析、協調因子分析,以及區域環境保護戰略。

  ①協調度分析。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則兩者處于協調狀態;如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則兩者處于不協調狀態。協調到不協調之間可分為3級或5級,通過參數篩選、建立指標體系對協調度進行定量分析。

  ②協調因子。分析經過協調度的分析,如果經濟與環境處于不協調或基本不協調,或者處于需要調節的狀態,就需要進行協調因子的分析。包括戰略協調、政策協調、技術協調三個層次的協調因子分析。

  ③環境保護戰略。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確定區域環境保護戰略,包括戰略重點、戰略目標和戰略對策。

  2.宏觀環境規劃與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的關系

  ⑴區域環境規劃的框架結構

  區域環境規劃的框架結構見圖18-2。

  ⑵宏觀環境規劃與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關系

  從圖l8-2可以看出,宏觀環境規劃主要是解決經濟與環境如何協調發展的問題,對于制定專項詳細環境規劃起指導作用。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是專項詳細環境規劃的一種,所以宏觀環境規劃對其有指導作用。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要以宏觀環境規劃的環境保護戰略和環境總體目標為依據;而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制定過程又可檢驗宏觀環境規劃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戰略和環境總體目標是否切合實際,發現問題即可及時反饋,對宏觀環境規劃做相應的調整。

  三、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程序與方法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是一項重要的區域(或城市)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其程序框架如圖18-3所示,現具體闡述如下。

  1.環境調查評價及主要問題分析

  如圖18-3所示,環境調查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⑴環境特征調查

  包括自然環境特征及社會環境調查。

  ①自然環境特征

  地形、地質、土地穩定性;

  地表水:河流流量(豐水期、枯水期、平均流量),水庫(或湖泊)的水量、水位及變化等,海灣的潮流、潮汐、擴散系數等;

  地下水:地下水量、總儲量、可開采儲量、地下水位及其變化等;

  氣象:平均氣溫、降水量、最大風速、平均風速、風頻、風向、逆溫層、日照時間等;

  其他:臺風、地震等特殊自然現象,放射能等。

  ②社會環境特征

  人口:人口數量、結構、密度及其分布;

  經濟方面:經濟總量、主要產品產量、經濟密度、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工業結構及布局、產品結構、原料結構、規模結構、行業結構等;

  農業:農業戶數、農田面積、生態農業、各種農產品產量、單位面積收獲量、農作物生長狀況等;

  漁業:漁業人口、漁業產品產量及品種等;

  畜牧業:畜牧業人口、種類和飼養數、產品率、牧場面積等;

  科技方面:技術投人、技術貢獻率等。

 

  ⑵污染源調查評價

  主要闡述大氣污染源調查與評價。調查的重點是人為大氣污染源中的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及城市的交通污染源,在一些特定地區對農業污染源也要進行調查。工業污染源(包括鄉鎮工業污染源)的調查要按照國家環保局的統一要求進行,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的調查,可以結合各地區(或城市)的具體情況進行。但是,調查所得的基礎資料和數據,必須能滿足環境污染預測與制定污染綜合防治方案的需要。主要包括:畫出污染源分布圖,排污量及排污分擔率,排污系數,以及污染分擔率。在污染源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污染源評價,確定出本地區(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①大氣污染源分布圖。最好能按網格調查畫出分布圖。在規劃市區(包括近郊區)的萬分之一(或五萬分之一)的行政區劃圖上,畫出l000m × l000m的若干網格,然后在網格圖上標明大氣污染源的分布。煙囪高度≥40m的高架源要逐個標出;煙囪在40m以下的鍋爐、窯爐和一般小爐灶都視為面源,可劃分為若干片,按片標明能耗及排污量。

  對重要的工業源要在網格中逐個標出,并注明粉塵及主要化學污染物的排污量。

  對交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可畫出交通干線,標明汽車流量(輛/h);港口船舶也是不可忽視的大氣污染源,應標明位置并注明排污量。

  ②大氣污染源的排污量及排污分擔率。以塵和二氧化硫( )為例。

  1)工業污染源的排污量。工業污染源產生塵及 的來源有兩方面:一是燃料燃燒;二是產生工業粉塵及 的工藝生產過程。如水泥等建材工業、硫酸廠及大量使用硫酸的生產工藝,以及有色金屬冶煉等。

  首先調查工業生產的能耗(以煤耗為主),按行業及按逐個工業污染源列表統計年能耗量(最好能有連續5年的調查統計),據此估算出各個工業污染源及各行業由于燃料燃燒排放的煙塵及 排污量。其二是對重點行業及工業污染源調查,估算其工藝生產過程所排放的工業粉塵及 的排污量。最后計算出各個工業污染源、各行業及全部工業污染源的塵和 的總排污量。

  2)調查生活污染源煙塵及 排放量。首先調查近5年的生活能耗,然后估算出煙塵及 的年排放量。

  3)調查交通污染源塵及 排放量。主要是調查機動車輛所排放的 及造成的道路揚塵。一種方法是根據能耗和揚塵的現狀從總體上進行估算;另一種方法是對各種類型的機動車做典型調查,然后進行估算。

  4)排污分擔率。這個概念是指某類污染源或某個重點污染源所排放的某種污染物的年排放量,在全地區(或城市)某種污染物年排放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如:

  重點工業污染源 排污分擔率= ×100%

  工業污染源 排污分擔率= ×100%

  生活污染源 排污分擔率= ×100%

  ③排污系數。本書介紹了產污系數及排污系數的定義,并對工業、鄉鎮工業以及工業鍋爐、茶浴爐和食堂大灶等的排污系數分別進行了闡述。但是,在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時要對本地區的排污系數進行實際調查,或按照上一級環保部門對本地區的排污系數所做的統一規定,與之前的論述不盡相同。下面對工業污染源及生活污染源的排污系數做簡要介紹。

 

  ⑤污染源評價。主要介紹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時,對工業污染源進行評價,奠定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

  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污染源所處的位置,排放規律,排放特征,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特征等。對污染源評價的方法雖多,但能把以上各種因素都考慮在內,篩選出工業污染源的評價參數(特征參數),然后用模式識別或聚類分析等恰當的數學方法,建立評價模型、確定主要污染源的方法還不成熟。現在制定環境規劃時通常采用標化評價法,評價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潛在危害,確定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標化評價法,即把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標化計算,使之可相互比較。這就猶如商品用貨幣標化,各種能源用熱量進行標化一樣。各種不同的污染物只有標化后才能彼此進行比較和直接相加。例如:某工廠每年排  10  (10000 ),排鎘100 ,僅從質量來看鎘比 少得多, 應是主要污染物。但是,污染物的質量并不能代表它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如果依據上述判斷去制定環境規劃,很可能造成失誤。所以,要選用恰當的標化系數對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標化計算,再進行分析比較。假定選用《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作標化系數(只取絕對值), 的標化系數為100,鎘( )為0.1,經標化計算,得到如下的結果:

  由上述標化計算后的結果可以看出,100 鎘對環境的潛在危害明顯大于10000 對環境的潛在危害,這充分說明了標化評價的必要性。下面主要介紹兩種標化評價法。

 

  三個評價參數,而其中某一個污染物( )的污染影響比較突出,則最好選姚志麒指數(或加權迭加)模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污染因素復雜,需選多個評價參數,即可考慮選

 

  環境質量分級一般是按一定的指標對環境質量指數范圍進行分級,在單一指數或較簡單的指數系統中,指數與環境的關系密切,分級也較容易。但當參數選擇較多、綜合指數較復雜時,則環境質量分級也愈困難,主要是對指數可能產生的變化幅度及指數與環境效應的相關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掌握污染狀況變化的歷史資料,弄清指數變化與污染狀況變化的相關性。先確定出未受污染、重污染(質量壞)、嚴重污染(危險)等幾個突出的污染級別與相應的指數范圍,然后再根據評價結果作具體分級。要作好環境質量分級,必須從實際出發,掌握大量的歷史觀測資料,并可借助其他地區已有的分級經驗。

  ⑷環境污染效應調查

  這項工作一般要進行三個方面的調查,即:人體效應調查、經濟效應調查、生態效應調查。

  ①人體效應調查。環境污染與破壞往往都直接或間接地威脅和損害著人群的身體健康。比如:癌癥(特別是肺癌)、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病等發病率與死亡率不斷增大,與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密切相關。所以,在制定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時,應對大氣污染的人體效應進行調查。

  但是,環境污染的人體效應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進人人體的途徑不同效應也不同,通過呼吸空氣、飲水、進食、皮膚接觸、神經感應等多種途徑影響人體,后果當然也不可能一樣。即使同樣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同樣的含量水平(或強度),因環境背景不同,人群耐受力不同,對人體的影響(或損害)也不同。居民的生活習慣、工作職業習慣、活動規律等也是污染人體效應的影響因素。所以,調查分析環境污染的人體效應,既十分必要,又任務艱巨。

  這項調查首先是搞清環境污染與人體效應的關系。比如在某一市區范圍內根據多年的調查統計,大氣污染分布與呼吸系統疾病、肺癌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呈正相關,即表現在大氣污染嚴重的網格部分發病率、死亡率也高;大氣污染逐年加重,發病率、死亡率上升。但從調查統計數據能說明呈正相關,并不能證明必然的因果關系,也不能建立用于定量預測的模型。如果要搞清某種大氣污染物( 或苯并[ ]芘)的環境濃度 與呼吸系統疾病或肺癌的因果關系,建立定量預測模型,還要做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

  ②經濟效應調查。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多方面、多因素的,既有直接經濟損失,也有間接經濟損失,收集資料較難。一般計算污染經濟損失,多采用先確定若干損失項目,逐項調查估算,然后加和得出總經濟損失的辦法。計算大氣污染經濟損失包括下式所列的項目:

 

  每一類具體損失的計算又包括若干個小項。比如, (居民損失)包括:房屋粉刷維修費用的額外增加,為避害而搬遷的費用,洗滌次數增加,醫療費用增加,等等。在計算過程中,有時需確定各自不同的數學關系式。例如污染對居民健康的損害,首先要確定環境污染程度與發病率之間的定量關系,才能估算污染造成人體健康損害的經濟損失,但這是相當困難的。

  ③生態效應調查。這項調查較前兩類更為復雜,需做長期深入的觀察研究。對長江三峽等大型工程和一些重要的生態系統,必須也應該做生態效應調查評價。在制定地區(或城市)的污染防治規劃時,一般不進行這方面的調查評價。

  ⑸污染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在調查污染防治措施效益分析時有兩種方法:一是對污染防治措施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效果進行分析;二是對污染防治措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進行綜合分析。

  ①萬元污降量。即投入l萬元治理費可削減某種污染物排放量多少千克(或噸),單位為 /萬元、或 /萬元。因萬元污降量與地區的技術經濟發展水平、環境管理水平,以及各行業的生產工藝特點、技術水平相關,所以各行業的萬元污降量是不相同的。調查時要逐個行業進行調查。如:調查塵的治理措施的萬元污降量,可以對冶金、建材、電力、化工等排塵大戶,逐個行業進行調查。萬元污降量是行業的一種污染削減系數,編制環境規劃時可以做為估算行業治理投資的依據。

  當然,也可以計算出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綜合萬元污降量,分析本地區(或城市)的污染治理水平,使環境污染防治規劃的治理投資估算較為切合實際。

  ②污染治理措施綜合效益分析污染治理措施的綜合效益可用下式表示:

 

  1)費用計算。首先明確規定本地區(或城市)污染治理措施的投資范圍,然后計算基準年(或“八五”期間)的環保治理費用。包括折舊費、人工費及原材料消耗等費用。

  2)所得收益。基準年因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得到多少利益(收益)。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削減量( ),相應的環境濃度降低量;污染物回收直接做為產品或原料(如水泥、化工原料)所得的收益;環境濃度降低、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污染經濟損失減少,人群發病率降低等所得的收益;污染糾紛減少、社會安定,以及景觀改善環境優美等社會效益所得到的收益。有些可折算為貨幣,有些只能做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

  3)綜合效益分析。將各項收益匯總,與費用進行比較分析。可折算為貨幣的部分,費用與收益(利益)可以直接比較分析;定性或半定量描述部分做為輔助。

  ⑹環境管理現狀的調查與評價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環境管理機構及管理體制的調查分析;

  ②環境保護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要對本規劃區從事環境保護工作人員的學歷、知識結構、職稱結構、接受專業培訓的情況、工作經驗、實際工作水平等進行調查分析;

  ③政策、法規、標準的實施,地方法規、標準的配套及執行情況。

當當網購買網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176664.html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大氣污染 防治規劃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