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甕福年產10000噸含稀土磷精礦試驗項目,經過近5個月的建設,11月6日進入投料試車階段。該項目的建成,將填補行業領域的技術空白,標志著甕福在建設發展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兩年前,貴州省國資委、中海油、甕福集團依托自身科技、人才、管理和織金豐富的磷礦資源優勢,在貴州省織金縣投資成立了貴州錦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高標準煤、磷、稀土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將貴州磷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培育貴州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磷化工業基地,由磷化工大省向磷化工強省轉變。
甕福實施的這項技術全稱是“含稀土中低品位磷礦石富集分離關鍵技術研究”,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貴州大學、甕福集團、貴州錦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自主研發,并通過了國家科技部委托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甕福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趙武強說:“該項目建成試驗,將為錦麟公司大規模建設磷化工、精細化工及相關產業鏈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意義十分重大。”
甕福選礦專家張仁忠告訴記者,初步估計世界磷礦中伴生的稀土總量為5000萬噸,其中云南和貴州磷礦是特大型中低品位沉積礦床,磷礦儲量約16億噸以上,伴生的稀土儲量70多萬噸。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是一組同時具有優良的電、磁、光以及生物等多種特性,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張仁忠介紹,織金縣中低品位磷礦儲量超過13億噸,稀土含量約為萬分之八,利用聯合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從中回收稀土利用經濟可行,具有廣闊市場前景,下游產品附加值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不僅能耗低、無“三廢”排放,還可大大提高磷礦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在磷礦石中提煉伴生稀土技術,國內部分科研院所和企業僅作實驗室研究,未進行過工業化試生產。甕福這個試驗項目為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磷礦石中提稀土新技術、新工藝工業化生產的示范項目,是甕福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新的示范基地、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這套試驗裝置充分依托甕福馬場坪工業園區磨礦/選礦裝置設備設施、具有國際領先的浮選工藝技術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投資建設,具有投資省、風險小、見效快等特點。它對于甕福開拓稀土等新產品、致力高端產業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對于調整產品結構、提升創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甕福工程技術人員、科研院校相關人員正按項目試驗計劃方案進行為期兩個月5大項工業化生產技術實驗,全力收集整理系統浸出率、回收率、工藝條件參數、料漿沉降過濾參數、產品質量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參數,為年處理160萬噸含稀土磷精礦工藝包的編制提供依據。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