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東、中南美等地石化工業的崛起,北美頁巖氣化工的興起,以及新馬泰等石化后起之秀積極增加石化產能與研發投資,不僅將改變世界石化產業格局,更為兩岸石化行業帶來重大挑戰。在8月5日于臺灣高雄舉行的2014海峽兩岸石油化工科技經貿交流大會上,兩岸石化行業代表達成共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攜手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共同開創合作發展新局面。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在會上表示,目前全球石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北美頁巖氣和中東輕烴具有的成本優勢,將對兩岸以石腦油、煤為原料的石化產業形成長期挑戰。根據美國化學理事會公布的數據,美國乙烯生產成本僅為西歐市場成本的35%,遠低于亞太地區的生產成本,中東地區生產成本則更低。海峽兩岸應攜手應對世界石化業新格局。
據介紹,當前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入,一大批合作項目加快推進。據大陸方面統計,2013年,臺港澳在大陸石化企業達1711家,營業收入達到8553.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實現利潤619.5億元,增長11.9%。大陸仍是臺資石化企業的重要市場,發展空間和前景十分廣闊。
李勇武認為,當前兩岸合作正面臨新的機遇——大陸新一輪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契機。兩岸企業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深入開展合作,不斷向全球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積極推進化工園區建設,努力促進兩岸石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在原料多元化、高端精細化學品、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共同開展科技攻關,研發一批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形成驅動石化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攜手“走出去”,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優化產業和生產力全球布局,提高國際競爭力。
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武雄說,近年來,臺灣迫于環保形勢,石化工業發展正處于“不進而退”的關鍵階段。內部由于原料供應受限,石化產業發展停滯,甚至逐漸萎縮;外部受到全球產業變遷加劇影響導致競爭力下滑。島內企業希望能利用技術與管理的優勢,積極向外擴大投資,尋找新契機。當前恰逢大陸積極推進海西經濟區發展,由臺商主導的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已獲核準,這是兩岸合作向下游工業扎根、共同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攜手走向世界的新契機。
本次大會由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聯合主辦,來自海峽兩岸的200余位企業代表參會。會上還舉行了海峽兩岸(揚州)綠色石化產業合作區揭牌儀式。會議期間兩岸代表還就貿易、環保、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分組討論,洽談未來合作商機。
會議議程開始前,與會代表為近期在高雄及昆山事故中遇難的同胞默哀。李勇武代表大陸石油和化工行業以及代表團所有成員,向不幸遇難的臺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