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各學科、工程技術領域的相互交叉滲透,制粒技術已在醫藥、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等行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特別是隨著全球制等工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及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制粒技術重要性日益彰顯,已經成為提高產品質量、性能和簡化生產工藝的技術手段。因此,國內迫切需要有一部全面系統闡述制粒技術,又充分反映領域科技進步的專著。本書系統地總結了國內外有關制粒技術的基礎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和生產實踐,對于制粒技術、制藥及相關工業的應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在中藥制藥生產中,制粒作為粒子的加工過程。可達到某種工藝或劑型方面要求的相應目的,幾乎與所有固體制劑的制備及質量相關,制成的顆??梢允亲罱K成型產品也可以是中間體。如顆粒劑、微丸、滴丸等必須通過制粒成型;片劑、膠囊劑等,需借助制粒改善顆粒的流動性與可壓性,以便于充填、分劑量和壓片;以及可應用制粒方法使制劑產生預期的速效或長效作用等。HdT陜西中藥現代化網
制粒技術是指將藥材的提取物與適宜輔料或與部分藥材細粉混勻,制成具有一定形狀或大小的干燥顆粒的操作技術。顆粒常指的是粒度為0.1—3.0mm的固體粒子。顆粒成形的途徑大致有三種情況:①由微小粒子(粉末)聚集成形,或固體粒子表面被覆,使粒徑變大;②由粒子的聚集物或成形物再碎解而得較小的粒狀物;③由熔融物質分散、冷卻、固化而得粒狀物。因此,從廣義上說,結晶、粉碎也屬于制粒的范疇。制得的顆粒狀物料與粉末相比。粒徑大,黏附性、凝聚性大為減弱,從而改善了物料的流動性、可壓性;制粒尚可減少或消除混合物料中各成分之間因粒度、密度存在差異而產生的離析,避免制劑含量不均勻或重量差異過大;通過制粒還可以調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以及降低細粉飛揚和對器壁的黏附性,以防環境污染和粉料損失。
常用的制粒方法有:濕法制粒、干法制版、噴霧制粒、流化床制粒、熔融法制粒和液相中晶析制粒等,可根據所需顆粒的特性選擇適宜的制粒方法。
濕法制粒應用最為廣泛,一般將處方中部分藥材或全部藥材制成稠浸膏,另一部分藥材粉碎成細粉,稠浸膏與藥材細粉或輔料混合后若黏性適中,可直接制成軟材供制顆粒;若兩者混合后黏性不足,則需另加適量的黏合劑或潤濕劑制粒;若兩者混合后黏性太大以致難以制粒.須將稠浸膏與藥材細粉混勾,烘干,粉碎成細粉,再加潤濕劑制軟材,制顆粒;也可采用干燥浸膏粉制粒,即將干浸膏先粉碎成細粉,加潤濕劑,制軟材,再制顆粒。濕法制粒包括擠壓制料、轉動制粒、高速攪拌制粒等多種方式,制粒設備的發展十分迅速。HdT陜西中藥現代化網
干法制粒可將噴霧干燥的細粉直接干擠制粒或干浸膏直接粉碎成顆粒。還可將干浸膏粉先壓成大片再粉碎成顆粒。
噴霧制粒法采用流化技術將藥物溶液或混懸液通過霧化器噴霧于干燥室內的熱氣流中,使水分迅速蒸發而直接制成球狀干燥細顆粒的方法,可直接壓片或再經滾轉制粒。本質上也屬于濕法制粒范圍。
流化床制粒是利用熱氣流使流化床的“底料”懸浮呈沸騰狀,將中藥濃縮液或黏合劑(潤濕劑)均勻噴入使之黏結成粒的方法。由于混合、干燥、制粒在—臺設備中完成,也稱一步制粒法,屬濕法制粒范圍。
熔融法制粒系指通過熔融的黏合劑將藥物、輔料粉末黏合在一起制成顆粒的方法。該法又分為熔融攪拌制粒法和流化熔融制粒法,尤適于對水、熱不穩定的藥物。
液相中晶析制粒法是20世紀80年代初藥劑學領域興起的一項制備微丸的新工藝,因其顆粒為球形,也稱球形晶析制粒法,簡稱球晶制粒法。該法制備原理是藥物在液相中析出結晶的同時,借液體架橋劑和攪拌的作用聚結成球形顆粒的方法。其顆粒的流動性、充填性、壓縮成型性均好,因此可少用輔料或不用輔料直接壓片。
制粒技術是中藥制藥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制備技術,主要用于顆粒劑的制備。由于不同制粒方法和制粒條件所獲得的顆粒不同。如何根據不同制粒目的和物料性質選購制粒機,對制劑的成型工藝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