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機構:北京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點評人:高炎 黃牧青 劉笑一 李士杰
出鏡主角:這是一項來自加拿大的RMC 廢舊電池回收技術。回收廢舊堿性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生產鋅、錳、鈷和廢鋼。鋅和錳銷往農業市場作肥料生產之用。鈷銷往涂料市場。廢鋼銷往煉鋼廠,回收后生產新的鋼鐵產品。所有材料在回收后轉售,沒有材料進行填埋。
RMC 技術受專利保護,具有可擴展性,回收的電池量越大,工廠的運營成本越低。在加拿大安大略,RMC 每年銷售上述材料取得的收入超過100 萬美元。回收而非填埋廢舊電池還能保護土壤環境,創造附加價值。工藝要求每年達到400萬磅的廢舊電池回收量,需要在回收前收集電池。
技術評估:中國廢舊電池回收后的處理技術,始終落后,回收企業沒有核心的技術專利。和簡單的翻新處理相比,回收后的無害化處理的電池技術路線比較復雜。首先要對廢鋰電池進行預處理,包括放電、拆解、粉碎、分選;拆解后的塑料及鐵外殼回收;分選后的電極材料進行堿浸出、酸浸出、除雜后,進行萃取。
目前商業化的鋰電池處理技術有干法冶金和濕法冶金,但均是適用于處理含有鈷、鎳等價值較高的鋰電池。干法冶金不提取碳酸鋰,而濕法冶金企業可以提取碳酸鋰,但成本在 40000元/噸以上,遠高于原生碳酸鋰,不具有經濟效益,除非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尚未商業化的物理法能夠較為理想的二次利用各種鋰動力電池材料,但是此法對廢舊電池種類和成分上要求具有一致性,推廣難度較大。
項目需要評估RMC廢舊電池處理技術的成本和收益。
市場分析:在廢舊電池的回收上,國內市場主要涉及到鉛酸電池和鋰電池。一直以來,鉛酸蓄電池是化學電池中市場份額最大、使用范圍最廣的電池產品,在內燃機起動、大規模儲能等應用領域占有絕大部分市場。近年來,由于受下游需求的拉動,我國鉛酸電池產量總體呈現上升的態勢,鉛酸蓄電池產量超過世界總產量的1/4。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我國鉛酸電池產量超過2億千伏安時,增長率達到17%。目前我國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在2000家左右,總產值約1500億元,區域分布主要是以浙、閩、粵等沿海地區為主。
鉛酸蓄電池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通訊、電力、鐵路等行業,其中汽車啟動電池、電動自行車用動力電池、后備電源三類約占消費總量的90%。一塊鉛酸電池包含74%的鉛極板、20%的硫酸、6%的塑料,一塊廢舊的鉛酸電池如果拆解不當,每一部分都會對環境生態造成很大的破壞。目前國內很多家正規廢舊鉛酸電池回收拆解企業遭遇回收困難——企業吃不飽,回收數量嚴重不足。大部分鉛酸廢舊電池被小商販收購走,通過小廠家、小作坊進行拆解,再次形成原材料賣給電池生產廠商。正規企業的回收之占20%左右。“正規軍”難敵“游擊隊”價格是主因,小作坊不承擔任何環境成本。
在電子領域,每年鈷酸鋰電池的報廢量約在5萬噸左右,而鋰電池回收企業對鈷酸鋰廢舊電池的收購價在1.8—1.9萬元/噸之間,也就是說,僅鈷酸鋰廢舊電池一年的收購價就可以接近10億元。現在市場上廢舊鋰電池的回收率連3%都不到,對鋰電池回收企業來說,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當前鋰電池回收行業很多沒有電池回收資質的企業,往往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獲得鋰電池生產企業的標的。而在中標之后,這些企業將廢舊鋰電池進行簡單的翻新之后,重新投入市場,獲取更大的利潤。90%以上的廢舊鋰電池都走進了電池翻新的小作坊,這些廢舊電池在經過翻新處理之后又重新回流市場。對于這些小作坊來說,“高價回收”是他們的最大的競爭優勢。因為不需要經過像正規的廢舊電池回收企業那樣繁瑣的處理工序,這就大大降低了處理成本。
投資建議:RMC要求每年最少處理400萬磅的電池,不適合初創企業,適合與有電池回收資質的企業直接展開合作,采用技術許可的方式,投資金額方面不應直接投資。因為看不到RMC公司在中國的市場狀況,需要借助國內合作企業才能開拓市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