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華
遼河油田特種油開發公司集輸作業區124010
摘要:本文介紹了臥式滾筒離心機在遼河油田曙一區超稠油污泥處理中的應用,重點敘述了離心過濾污泥脫水處理方式的技術分析、工作原理及現場使用情況。
關鍵詞:離心機;污泥處理
一、前言
遼河油田曙一區污水深度處理站主要是對超稠油采出污水進行處理,獲得可回用于熱采注汽鍋爐的軟化水,實現超稠油污水零排放、零污染,同時緩解該區塊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矛盾。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工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工業上對含油污泥的處理主要有濃縮脫水法、自然干化法、機械脫水法、干燥法等方法,出于對含油污泥處理的綜合考慮,曙一區污水深度處理站采用機械離心過濾脫水方式,將含水95%~99%的污泥脫水至含水75~80%的泥餅狀含油污泥,然后拉運外輸。
二、技術分析
2.1含油污泥組份分析
曙一區污水站的含油污泥主要為水中的含油和機雜兩個指標產生,油泥具有產量大、粘度大,含油多的特點。
2.2現場污泥處理技術對比
根據現場適用性主要對板框壓濾脫水技術和離心脫水技術兩種油泥脫水技術進行對比。由現場使用情況可知,板框壓濾機處理曙一區污泥可用,但是效率較低,黏性的油泥在濾布上粘連,會造成濾布過濾效果降低,隨著濾布上粘連油泥的變厚,板框壓濾機處理污泥效果逐漸下降低,到一定程度出現泥餅夾心。油泥離心機能較好的處理含油污泥,并且由于可實現連續出泥,因此更適宜工業化生產。
2.3離心機技術優勢
根據現場油泥情況,選用臥式滾筒兩相離心機,該機型具有如下特點:
1)、轉桶高速旋轉提供離心力,由電機直接驅動,直徑620mm,最高可達3200r/m i n,提供數十萬倍于重力的離心力。
2)、螺旋采用拋光、防磨損處理,保證設備壽命,防止高粘度油泥粘連,造成設備運轉不穩定,轉桶驅動采用多級行星齒輪驅動。
3)、由于進料流動慢、粘度大,管道混合效果差,進料管將物料直接置于轉桶中部,起到一定的藥劑混合作用。
三、現場使用
3.1滾筒離心機工作原理
需要分離的物料通過中心供料管進入離心機內,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固體沉降到轉鼓壁上。輕相的澄清液流向液相排出口,經由可調節液池深度的可調堰板排出離心機轉筒排入固體集料箱。沉積在轉筒壁上的固體由螺旋輸送器傳送到轉筒體的錐體端,由排料口排出。
3.2脫水藥劑評價
由于曙一區含油污泥在自然沉降速度較慢,泥、水自然分離效果較差,參考相關資料,認為需要添加合適的油泥脫水藥劑。現場根據油泥樣品特點實驗5種油泥脫水藥劑和五脫水藥劑6個樣品進行實驗,分別就藥劑效果和藥劑成本對比見表2。所選的5種藥劑全部為其他使用場所成熟的藥劑,但是通過現場試驗,不同的藥劑對現場油泥的效果不同,通過對比實驗發現,所選藥劑中最適合現場使用的是絮凝劑851,該藥劑不僅能使離心機有較好的出泥、出水效果,而且藥劑成本控制在較低范圍。
3.3配套自動加藥裝置的使用
離心機處理含油污泥,在曙一區污水深度處理站在2008年10月份開始實現規模化,但是由于現場使用加藥裝置為傳統的藥箱(帶小功率攪拌器)和隔膜計量泵的運行方式和離心機全自動運行的控制方式不匹配,運行以來也暴露出若干問題,其中配藥不精確,加藥計量調整不及時等為突出問題,造成離心機運行部穩定,藥劑成本偏高且通過其他方法無法使藥劑成本下降。
2009年7月份開始著手實驗德國普羅名特流體控制有限公司的全自動加藥裝置,該裝置和傳統的加藥裝置相比有獨特的設計,不僅能夠解決現場存在的配藥、加藥不精確的問題,而且其自帶的控制系統可以和離心機自動控制系統整合,實現離心機基本全自動運行運行。
四、效益分析
離心機運行一年以來,能較好的處理含油污泥,2009年抽樣調查,進料含水在95%~99%之間,出泥能夠滿足含水75%~8 0%的了拉運要求,同時出水含固小于200mg/l,含油小于200mg/l,出水較好。全年處理高含水油泥10.75萬方,全年拉運含水小于75%的含油污泥3700噸,離心機運行成本由年初的3.3元/方降至1.33元/方,全年累計節約成本21.2萬元。
五、結論
1、臥式滾筒離心機適合于油田污水處理中產生的高粘度、高含油污泥處理。
2、采用合適的藥劑、合適的加藥方式能提高油泥脫水效率,降低油泥脫水成本。
3、與現階段油泥處理普遍采用的板框壓濾方法相比,離心脫水法能實現連續出泥,更適用于規模化生產。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