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水淡化貴嗎?會不會污染環境?海水淡化技術能否解決京津冀缺水難題?”不久前,河北省曹妃甸淡化海水項目將向北京供水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7月22日下午,中國科協舉辦“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幾位業內專家就民眾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
“海水淡化貴嗎?會不會污染環境?海水淡化技術能否解決京津冀缺水難題?”不久前,河北省曹妃甸淡化海水項目將向北京供水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7月22日下午,中國科協舉辦“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幾位業內專家就民眾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
“海水淡化過程中,通常有50%左右的水可以轉成淡水,另外50%會變成高濃度鹽水回到海里,而回去的這一部分水對海洋到底有多少影響,專家們也有爭議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程師阮國嶺表示。
“為了盡量不排或者少排高濃度鹽水,就要進行綜合利用,同時要加大技術研發和技術儲備。我國不少海水淡化廠把高濃度海水給鹽場曬鹽,這對鹽場顯然是有好處的。”阮國嶺說。
作為生活用水,在被問到水質的安全問題時,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王壽根表示:“淡化的海水用途分市政用水和工業用水兩大類,市政用水的水源必須是國家三類海水以上;而作為工業用水,尤其是制備工業用水,國家沒有規定。”
阮國嶺介紹:“海水淡化技術是水處理技術王冠上的那顆明珠。攻克了海水淡化技術,其他水處理技術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我國海水淡化工程發軔于上世紀50年代,但直到1998年左右,這一工程才真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兩種:反滲透膜法(膜法)和低溫多效蒸餾法(熱法),其中前者占比較大,約有67%,后者約有27%。由于我國在反滲透膜方面自主知識產權較少,所以在材料上還要依靠國外的技術支持。目前所有項目算在一起,材料的國產化率也就是百分之四五左右,部分項目國產化率可以達到75%以上。
阮國嶺說:“目前我們做的膜法的單機出水率可以達到2萬噸,熱法單機出水率可達2.5萬噸。‘十三五’期間,膜法和熱法的單機出水率目標分別為4萬噸和5萬噸。如果這個做完了,膜法在單機規模上基本上可以跑在國際的前面,熱法這塊離國際的距離很小,一蹦就可以摘到‘蘋果’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在更大規模的裝備上通過自主創新提高國產化率。”
《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裝備國產化率應達到70%,而《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的關鍵設備國產化率目標為75%以上。阮國嶺表示:“提高海水淡化裝備的技術和質量水平,已成為我國未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同時,還應注意提高產業集中度。”
相關資訊